第237章 見聞
; 沙坑遺址有青銅器,而且是有文字的青銅器,還直接關聯到楚國和越國,加上不在少數的象牙、犀牛角、虎骨、鱷魚皮、珊瑚、貝殼、響螺、石器和木器。
這樣一個遺址才可以開發成為一個博物館。
不然那些只有幾個土坑和少量石器的遺址,如何開發?讓游客去看土坑嗎?門票錢都不夠博物館的維護費用。
兩人從博物館出來,在博物館門口則是沙坑合作社經營的海鮮大排檔和紀念品商店。
書雅進了紀念品商店。
“這個是剛才在博物館里面看到的響螺吧!”
老板娘笑呵呵介紹起來:“靚女,這個響螺是可以吹的,你看…”
一邊說,老板娘一邊拿起其中一個鋸掉了一小塊尾巴的響螺,鼓氣吹了一下。
卟卟卟…
除了響螺,還有一比一復刻的青銅器,比如那個刻有楚國賞賜內容的青銅鏡,在紀念品商店里面就有一排。
然后就是各種小玩意,還有從陶河鎮采購的各種廉價珠寶首飾。
書雅就買了一個響螺。
而江淼則買了一套一比一復刻的鱷魚皮甲,這一套鱷魚皮甲要八千多塊錢,使用了嶺南本地養殖的鱷魚皮打造造的。
其實沙坑遺址的墓葬區域內,除了發掘出來的5套比較完整的鱷魚皮甲,還有發掘了8套比較完整的犀牛皮甲。
不過現在犀牛是保護動物,因此只能開發鱷魚皮甲作為紀念品。
買了紀念品。
兩人又來到了隔壁的“彩貝部落”。
所謂的彩貝部落,就是這個部落的名字,這是楚國官方給命名的,因為這個部落臣服楚國之后,進獻了很多硨磲貝、珍珠和紅珊瑚給楚國,故而被賜名為彩貝部,這是青銅鏡背后的27字銘文描述的內容之一。
而這個“彩貝部落”,其實就是一家大排檔。
江淼夫妻倆過來的時候,不少游客正在窯番薯和做叫花雞。
除了這些本地常見的烹飪方式,還有復刻彩貝部落的古代烹調方式,那就是“石板燒”、“石鍋魚”、“大貝鍋魚”等。
這是通過考古發掘的石器,推理出來的古人烹調模式。
不過彩貝部的大貝鍋魚,顯然是復刻不了,因為這些古人用的大貝,就是大硨磲貝的貝殼,這東西現在可是瀕危動物,哪怕是進口南太平洋島國的硨磲貝,也是違法行為。
現在的大貝鍋,是去專門定制的陶瓷鍋模仿的。
“這家店的生意不錯呀!”書雅坐電風扇旁邊,看著幾乎爆滿的場地上,大概有一兩百人左右。
江淼看到不少游客都是一家老小過來的,顯然這種旅游模式,比較適合有小孩的家庭,既可以旅游,還能認識一下古代人類的生活方式。
“江總?”
聽到這個聲音,江淼轉過頭去,發現是顧海景和他老婆,還帶著一個小女孩。
“顧總,好久不見了,這你孫女?”
顧海景笑著坐一旁:“江總目光如炬,這是百鳴的大女兒,我今年將公司交給他管理,現在和老婆游山玩水,順便帶帶孫子孫女。”
“原來如此,休息一下也好,畢竟公司終究要交給年輕人的。”
“江總和夫人也出來游玩?”
“是呀!這幾天剛好有一點時間,就陪書雅出來走走。”
顧海景笑著說道:“江總的事業那是越來越大了,你們公司的鮭魚現在可是非常熱銷,就是投資成本比較高,不然我都想搞一個低溫室內養殖場。”
“哈哈,這個投資對于沒有技術的企業,是一個極有可能虧本的生意。”
“哦?我前幾天還分析過,確實存在不小的虧本風險,不知道江總是如何解決的?”
江淼解釋了起來:“目前我們的鮭魚批發價,都在一公斤80∽90塊錢,低溫養殖場的水體要維持低溫,每立方米水體每個月差不多要30度電,我們養殖場的養殖密度為30公斤每立方米,加上其他費用,平均每條鮭魚,每個月需要投入4.5到6.5元的綜合投入。”
“一條粉鮭養殖到兩公斤,需要六個月時間,累計成本差不多每公斤15元左右,出廠的時候,每公斤粉鮭的毛利在70塊錢左右。”
顧海景一下子就弄明白了其中的關鍵點:“是養殖周期嗎?”
“沒有錯,養殖周期每增加一個月,養殖綜合成本就增加4.5到9.5元左右,特別到后期,隨著體型越來越大,需要的活動空間和進食量也越來越大,這會逐步推高養殖成本。”
了解過相關情況的顧海景,微微點了點頭:“以挪威的陸基養殖模式,最快也需要20個月,而且20個月周期只能生長到三公斤出頭,大西洋鮭的每公斤成本就需要35塊錢到40塊錢了,一旦市場價跌破40塊錢每公斤,這種養殖模式就會變得無利可圖,甚至會進入虧本狀態。”
“我們公司是靠壓縮養殖周期來實現盈利的,目前粉鮭的養殖周期為六個月左右,紅鮭為八個月,狗鮭和銀鮭為十二個月,帝王鮭為十八個月。”
“體型可以達標嗎?”
“當然,比如帝王鮭,我們公司的養殖模式下,十八個月基本可以生長到12公斤到13公斤,養殖成本每公斤17塊錢左右,利潤是比較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