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自持
/>
杜國標詢問道:“李經理,方便我們參觀一下嗎?”
思考了一下,李海濤點了點頭:“可以,不過你們只能在發電室外面,因為要避免雜菌污染。”
“我們只是好奇,在外面看一下也可以。”
下了三樓。
電工老方正在調控室內。
聽到敲門聲,他站起來,打開了大門:“李經理?有什么事情嗎?電表難道出問題了?”
李海濤搖搖頭:“沒有,這幾位供電局的工程師要參觀一下發電室,你給介紹一下。”
“參觀?沒問題。”老方看向杜國標等人:“你們想看什么?”
“這個發電室功率多少?”
“最大功率36.5千瓦。”
杜國標等人又看了調控室內的設備和相關數據,發現這些確實是關于電力調控的設備,數據也沒有問題。
這讓他們非常驚訝。
二樓的發電室,是可以通過監控攝像頭觀察其中情況。
“發電室就二樓嗎?”
“嗯,就二樓。”
“這面積也不大…”
李海濤笑著說道:“大概400平方米,不過五個發電室是300平方米,剩下的面積都是通道、樓梯間、消毒通道和衣帽間之類的區域。”
對于面積,杜國標一眼就看了個差不多,他更加好奇另一個問題:“你們的發電系統穩定性如何?”
“很穩定,而且功率隨時可以調整,從0到36.5千瓦都可以,不過每一次調整功率,都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緩沖時間,我們是使用鉛碳電池來作為臨時調度的。”
“調控條件困難嗎?”
“不困難,使用空調和LED燈就可以控制。”
杜國標目光之中滿是驚訝。
那個有些了解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電力工程師,摸了摸鼻子:“如果功率可控是真的,那這個技術非常有用。”
“不知道成本是多少?”
李海濤如數家珍地解釋了一下:“我們內部使用,不算研發費用,設備、耗材和維護加起來,差不多一度電一毛錢左右,人力成本方面,則要看情況了,反正規模越大,人力成本就越低,我們這個發電室是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0.375元。”
而類似于奶牛養殖場旁邊的發電站,人力成本就每度0.02∽0.05元。
其實這種小型發電室,單個電工的極限管理規模,是1000個電池箱,即每天個3~4個電池箱更換電池液。
如果是大型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發電站,加上各種輔助設備,一個人可以管理上萬個電池箱。
這就是規模效應。
杜國標覺得這個發電室的人力成本偏高:“這個人力成本有點高呀!算下來,你們一度電的成本都來到0.47元了。”
“不能這么算的,我們只是將電工的人力成本攤入發電成本之中,我們倉儲中心本來就要配備一個電工的,而且這并不是我們這個發電室的極限,只要將規模擴大一倍,人力成本就會下降50%。”李海濤繼續說道:
“我們公司在總部的實驗基地,進行過測試,在沒有輔助設備的情況下,一個員工的極限管理規模為1000個電池箱,如果借助輔助設備,管理規模的極限可以達到上萬個電池箱,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電0.02∽0.05元左右。”
“規模效應嗎?”另一個電力工程師若有所思。
李海濤微笑著點了點頭:“是的,就是規模效應,等我們在隔壁的辦公樓裝修好,這棟七層的樓房就會全部作為發電室使用,到時候差不多可以布置750個電池箱。”
“你們的發電量用不完吧?”杜國標想到了這個問題。
“我們計劃在附近開過一個充電站,到時候還可以可以賺一些錢,當然,規模肯定是一點點擴大的,不一會一下就達到750個電池箱的程度。”
“原來如此,如果作為充電站的配套,那確實不錯。”
“確實這東西如果真可以如此安全又便捷的調控發電功率,我覺得完全可以考慮作為電力調度系統使用。”
幾個電力工程師七嘴八舌討論著。
其實他們的討論,南電公司已經派人前往汕美,去考察海陸豐公司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
下一章傍晚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