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潤物細無聲
第183章 潤物細無聲
距離八月中旬的全球糧食期貨閃崩事件,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時間。
在此期間。
ABCD割讓出在南美洲的大量產業,取而代之的中糧集團、中農集團、北大荒集團、新希望集團。
而海陸豐公司沒有絲毫出海的想法,一直按部就班在推進國內的布局。
隨著ABCD將南美洲的很大一部分產業低價賣掉,官方終于發表了相關公告,表示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將積極推動從全球進口轉基因大豆提煉生物柴油,進口規模將逐年提升。
然而這個公告出來之后,大豆期貨價格并沒有飆升多少,還是維持在每噸2800∽2900華元之間震蕩。
好在有意接盤的人多了起來,雖然損失慘重,但ABCD還是將一部分高價合約低價出掉了。
而隨著市場預期的鎖定,實體大豆的到岸價,也從之前的每噸3900元左右,下跌到了每噸3100∽3200元左右。
國內大豆收購價格也應聲而下,目前東北地區的大豆田頭收購價下調了很多,其中非轉基因的45%蛋白大豆,每噸收購價僅為3100元,即每斤1.55元。
這個價格讓豆農難以接受。
好在官方及時打補丁,在這個基礎上,會給豆農補貼,每斤補貼0.5元,勉強讓豆農不虧本。
當然,這個補貼僅限于今年,從明年開始,國產大豆將不再有相關補貼。
之所以這樣安排,就是仙豆大豆會在明年大規模推廣種植。
到時候東北地區、黃土高原種仙豆大豆,年畝產在500∽600公斤;黃淮海平原則穩定在年畝產600公斤。
田頭收購價格則基本維持在1.5∽1.6元左右,一畝大豆的收入基本在1700元左右,看起來其實沒有多少利潤。
但別忘了仙豆大豆是可以和小麥、玉米混播的,在肥料成本沒有增加多少的情況下,相當于一畝多收了500公斤大豆,這一部分是純賺錢。
至于國外大豆會不會繼續壓低價格,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以成本低廉著稱的巴西豆,每噸種植成本也是250美刀,加上運輸費用和3%的出口關稅,平均每噸成本為340美刀,折合每噸2414華元。
而美豆的種植成本比巴西豆略高一點,為每噸270美刀左右,其他成本和巴西豆差不多,綜合成本為360美刀,折合每噸2556華元。
本來每噸的毛利潤就只剩下500∽600塊錢。
再降價,直接就是虧本生意了。
而且此時的賽里斯可不怕大豆傾銷。
畢竟仙豆大豆對于種植戶而言,就是一種低成本的肥田副產物,很多本來單純種植小麥玉米的農田,都可以種植。
也就是說,國內仙豆大豆的生產成本除了給海陸豐公司的專利費一畝10塊錢,還有收割費用、農藥費用,除此之外的肥料費用,已經被覆蓋到了玉米和小麥的肥料之中。
仙豆每噸生產成本大約為500塊錢(地租除外)。
這也是ABCD不得不放棄南美洲大豆產業,以及一部分玉米產業的關鍵點。
不放棄這些產業,連褲衩子都要賠干凈。
…
京城。
新發地菜市場。
作為京城首屈一指的大型批發市場,這里的農產品和食品琳瑯滿目,自然包括了肉類。
市場內的各個肉類批發商,悄無聲息的更換了批發價格。
9月11日的雞肉最高價10.6元/公斤,最低價9.1元/公斤,大宗價8.8元/公斤。
豬肉平均價格為17.5元/公斤、牛肉平均價格為51元/公斤,羊肉平均價格為39元/公斤。
繼今年三月份的海鮮水產價格大降價之后,雞鴨鵝、豬牛羊的價格也呈現出大降價的趨勢。
不過,這一次大降價,并不是國外低價進口肉類的沖擊,而是仙豆大豆帶來的飼料成本下降。
目前國內各大飼料生產商,已經下調了飼料的批發價,特別是高谷物高豆粕含量的豬飼料、禽類飼料,降幅為20%左右。
其中最明顯的當屬白羽雞、黃羽雞,這些養殖周期只需要42∽70天左右,是第一波受到飼料大降價影響的養殖品類。
疊加之前的魚粉成本下降。
目前國內白羽雞出欄時的養殖成本,其毛雞成本已下降到每公斤6.3元,折射算成雞肉,則是每公斤雞肉成本為7.7元(含加工費)。
市場內人聲鼎沸。
“老林,5件A級雞胸肉,再加3件A級雞中翅…”
肉類批發商老林,笑呵呵地記錄著貨單:“杜老板,生意興隆呀!最近生意不錯吧?”
“哈哈,要是這雞肉價格可以像這半個月那么低,生意自然好做一點。”杜老板繼續說道:“對了,再來10件雞架。”
“都要A貨?”
“當然。”
“老規矩,下午送我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