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太極殿上
劉章在外頭暗自腹誹姑且不做評價,卻說那孫太后卻是在朝議開始之前開口了。
“說起來,最近聽聞京里來了位故人,卻不知其人在何處?”
黃門侍郎是儀聞言開口道。
“會太后的話,不知太后口中的故人可是那關(guān)內(nèi)侯劉章?若太后指的是此人,其如今正在殿外等候。”
孫太后聞言道。
“哦,怎會在殿外?還不快快請之入殿,須知其本就體弱,如今更是年事已高,怎受的住這晨露的清寒?”
是儀躬身道。
“太后言之有理。”
言罷,是儀后退兩步,調(diào)轉(zhuǎn)身形,朗聲道。
“太后有旨,宣,關(guān)內(nèi)侯上殿覲見!”
……
片刻之后,劉章緩緩步入大殿之中,面對著王座上的曹啟,以及側(cè)門珠簾后的孫太后,躬身道。
“臣關(guān)內(nèi)侯劉章,拜見陛下,拜見皇太后,入京未曾通報,還請陛下降罪……”
是的,魏朝的律法很多地方依舊遵循著前漢的制度,故而按理來說,劉章作為外臣,入京是需要提前提交申請稟明入京事由以及隨行人員的。
而且,是否能夠得到允許,還要看皇帝的心情。
當然了,這只是針對諸侯王而言,而像是關(guān)內(nèi)侯這樣的爵位一般來說也沒有封地,故而并不在此之列。
不過劉章卻是與其他的關(guān)內(nèi)侯有點兒不太一樣,身份更加敏感不說,其自身所執(zhí)掌的勢力也同樣不可小覷。
而劉章提及此事率先請罪,實則是有些做戲給百官們看的味道藏于其中……
“關(guān)內(nèi)侯說笑了,除卻爵位不談,若是按照曹氏宗族內(nèi)算起來侯爺還是陛下的姑丈哩,只是不知侯爺此次入京有何因由,是公事還是私事?”
劉章聞言,看了看王座上一言不發(fā)的曹啟,又扭頭看向珠簾后的孫皇后,這才抱拳道。
“回陛下……以及皇太后的話,臣這幾年越發(fā)覺得身體大不如前,故而想要入京看望老友,故而算是私事,然入京之后的幾日之中,忽聞邊疆戰(zhàn)事復(fù)起,甚至還涉及到地方將領(lǐng)有私動兵馬之事,故而今日才趕在朝會之時入得宮來,自是想為國家出一份力爾,卻不知陛下可否讓臣下共參朝議?”
聽到劉章的話,大殿中不少官員乃至于王座上的曹啟都是忍不住瞄向了珠簾后的孫太后。
后者沉默了片刻,才開口道。
“侯爺本就是我大魏的開國功勛,雖然不曾在朝中履職,但門生故吏卻是遍布朝野,參加朝議而已,自無不可之理。”
劉章聞言,抬頭先是看了看王座上的曹啟,隨后又歪著頭看向了珠簾一側(cè),繼而眉頭皺了起來,抱拳再次重申道。
“陛下,臣劉章申請參加朝議,還望陛下準許!”
話音一落,整個太極殿上瞬間鴉雀無聲。
誠然,自漢時起,天子年幼便有太后或是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先例,阿不對,在這個時期應(yīng)該稱之為臨朝稱制,此事源自劉邦之妻呂皇后。
不過按照原本的歷史走向,魏晉時期原本是大肆剝奪了后妃干預(yù)政事的權(quán)利的,奈何在劉章存在的這條時間線上,曹沖死得太過倉促,這才導(dǎo)致了如今孫太后效仿前朝弄出來個垂簾聽政的戲碼。
但劉章恰恰對這種事非常不喜,要知道不是每位女性政治家都叫做武則天,后妃執(zhí)政最大的弊端在于女子天生的感性,這在政治上幾乎是致命的!
細數(shù)歷朝歷代,但凡是后妃染指朝政之時,往往也是朝廷大肆啟用外戚之時,這是不是巧合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里就不多做贅述了,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行為本質(zhì)上就是在任人唯親……
后世證明了,哪怕是一家企業(yè)若是用人只看親疏關(guān)系而不看能力,都難免衰敗,又何況是一個國家呢?
然而劉章的聲音卻似乎是嚇到了王座上的曹啟,小皇帝有些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看向了劉章,小臉兒都白了。
而面對這種情況,孫太后自然不能無視之,直接沉聲喝道。
“劉章!堂堂太極殿上,豈容汝一外臣在此放肆!”
“臣……”
劉章躬身施禮,但頭卻是歪著先是看向了王座上的曹啟,隨后又瞄了一眼孫太后的方向,才繼續(xù)道。
“有放肆么……亦或是說,這就是我堂堂大魏之天子呼!”
劉章的話按照這個時代來看,絕對稱得上是有些大逆不道了,然而這還并非是全部,不等百官反應(yīng)過來,劉章挺直了脊背,又道。
“若老夫沒記錯的話,先帝在世之時,曾有嚴令在先,后宮不得干政,適才太后屢屢搶在陛下之前開口,卻不知汝這算是聽政還是干政?依老夫之見,在這太極殿上放肆之人,怕是太后您才對!”
劉章的話就像是在滾燙的油鍋之中潑上了一瓢涼水,整個大殿嘩然間就炸開了鍋。
尤其是那些朝中老臣,一個個臉紅脖子粗的指著劉章怒斥了起來,幾乎是毫無平日里謙謙君子的風(fēng)范。
好在這是處于太極殿上,若是在外面,這群人怕是能將劉章生撕了……
不過劉章對于這種情況也不覺得意外。
曹沖生前本就一直盤算著將這些身居高位的世家官員一點點兒的換下去,如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