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章 大航海向我走來了
意的利潤都很低,也沒有什么提升的空間。馬穆魯克們想到的辦法,就是一邊加大力度逼迫費拉,讓他們低價吐出糧食;一邊抬高售價,以此得到利潤。開價太高,商人不能接受的時候,干脆強行要求商人購買,不掏錢不準走……
結果,普通商人紛紛跑路,只有那些背景特別硬的壟斷商才能留下來。失去了競爭者之后,馬穆魯克們反而被這幫人坑得更慘了……
而上層馬穆魯克,其實也好不了多少。他們對商業的理解,也同樣非常簡單。蘇丹巴爾斯貝經營了蔗糖莊園,為了保證收入,他規定對市面上所有糖類交易進行限制,后來干脆禁止民間種甘蔗。對其他的各種行業,也基本都只有這種簡單粗暴的壟斷方式。
結果,大批商人都被迫出走。留下來的人,也沒法通過正常的方式獲得較為合理的利潤,紛紛開始囤積商品、哄抬物價,讓市場環境和變得更加混亂。而且,有門路留下來的商人,也不會讓自己吃虧。
這些額外的成本,最后都會轉嫁到“費拉”頭上,讓這些人的生活,陷入了外來商人看來都極其悲慘的境地。好在費拉怎么折騰也不會造反,所以這個體系還能這么勉強維持到現在……
這樣的結果,幾乎是讓所有人都不舒服。費拉過得難受不說,馬穆魯克們干了這么多缺德事,結果也沒撈到幾個錢,都不知道圖什么……
因此,脫歡宣布把分封制改為聘任制,給合格的馬穆魯克直接發放口糧和年金的時候,很多人甚至都是如釋重負的心態。因為之前那種領主身份,還不如在開羅收錢干活舒服呢……
馬穆魯克政權瓦解,對于整個地區商業,其實也是有促進作用的。
理論上來說,馬穆魯克其實并不希望阻礙商業和航運發展,反而希望海運興盛起來。因為埃及的位置很關鍵,航海的發展,同樣能給當地帶來巨額收入。后來葡萄牙人發展出新航線之后,馬穆魯克還和威尼斯人一起,與新興的勢力進行爭奪海權的戰爭。他們失敗之后,海運的中心,才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一線。
然而,他們的經營水平實在太難看。好在馬穆魯克的海上力量,水平不怎么高,所以影響不了太遠,還能避開。因此,這一百多年間,距離更遠、位于紅海入口之外的也門亞丁港,反而成了紅海地區最大的港口了。
也門地區,目前還是一群城邦小國。不過這些人常年在埃及、埃塞俄比亞、波斯三個板塊之間周旋,身段非常柔軟,很會做生意,屬于跟誰都能處得來的那種。因此,商業反而發展了起來。
雖然就在阿拉伯半島,但是當地甚至還有個猶太教部族。有人說他們是示巴女王拜訪所羅門時留在半路的人,也有說是羅馬時代皈依的。總之,就這么一直延續下來,跟大家照常做生意,也沒人去惹他們。
在郭康那邊的歷史上,這個小邦國甚至延續到了19世紀。那時候猶太復國主義開始興起,發現這里有個猶太教群體之后,復國主義者開始頻繁前往當地鬧事。當地人煩不勝煩,把猶太人都給趕走了。到20世紀,這些定居點才完全荒廢下來。
在這種氛圍下,當地的商業環境相當不錯。馬穆魯克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在亞丁停泊過的商船要被課以重稅,也門的商品可能會被沒收等等,以此對競爭對手進行打壓。不過,目前為止,這些措施的效果還是很有限。看起來,不想個別的辦法也是不行了……
相比起來,爪哇商人在這里落腳,肯定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希望得到政策幫助,在紅海和東非進行開拓,估計也是為了擴大后方,和明朝競爭,后續估計也會帶來別的麻煩。但相比馬穆魯克那些抽象行為,這些麻煩,反而是可以接受的了。
更長遠地看來,隨著航海技術發展,地中海——紅海區域,和大西洋區域,肯定會有對抗。歷史上,大西洋東岸的崛起,就和紅海一帶的衰落息息相關。為了防止他們一家獨大,維持紅海的商業繁榮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航海時代為什么沒有塞里斯?因為塞里斯就是大航海的目標。而現在,爪哇商人試圖西進,等于目標長了腿,開始朝你這邊跑了。平時哪有這么好的機會啊?所以,這次郭康很是積極。這些談判,也算是開了個好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