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抓住機會的女人
第663章 抓住機會的女人
對關芝霖肯定了一句后,羽生秀樹看了看儀態萬千的關芝霖,又看了看頭上滿是汗水,顯得頗為狼狽的方彼得。
緊跟著對關芝霖道,“關小姐,接下來除了亞洲院線的公關經理一職外,我會讓你再兼任亞洲院線海外發行部門的負責人。
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忙不過來,也可以拒絕這次職位調整,或者是只選擇其中一個崗位。”
羽生秀樹話音落下,方彼得臉上立刻有些怪異起來,忍不住在關芝霖和羽生秀樹之間小心打量。
至于關芝霖,眼神中則帶著明顯的欣喜之色。
至于兩人為何會如此反應,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香江本土,亞洲院線當初做出承諾,為了保證排片公平,是絕對不會參與到制作與發行業務之中的。
畢竟不管是參與制作還是參與發行,一旦和影片有了利益上的牽扯,就很難在上映排片的時候,保證相對的公平,做到以電影質量和成績為前提進行排片。
但這個承諾,僅僅是在香江本埠票房市場。
在海外市場的話,亞洲院線就沒有這些顧忌了。
畢竟一部香江電影能否在海外上映,又是否適合在海外上映,是該選擇在哪些地區上映,合約是買斷制還是分成制,都是要進行市場化的考慮的。
亞洲院線借助母公司新月院線的渠道,如今已經能將一部電影發行到海外的大部分國家與地區,這方面肯定比香江本土的發行商更專業。
而如今的香江電影界的現狀是什么呢?
那便是隨著亞洲院線被新月院線收購,開始對香江電影公司提供一攬子海外發行服務,很多香江電影公司都傾向于與亞洲院線簽署打包發行合同。
當然,新月院線內部對于海外發行有著很繁瑣且周全的篩選機制,并不是什么電影都要,簽約方式也各有不同。
但不管是分成還是買斷,對于很多對海外放映市場不熟悉的香江電影公司而言,把這部分工作委托給更加專業的亞洲院線去處理,已經是現在圈子里的主流選擇了。
按照亞洲院線的不完全統計,整個香江的外埠市場,如今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發行都是由亞洲院線負責。
唯一照顧不到的地區,其實是很早便開始與香江合作的灣灣市場。
不過隨著新月院線打通灣灣上層關節,開始飛速在灣灣進行擴張,相信這部分市場拿下也是遲早的事情。
其實也不止是灣灣,整個東南亞的很多地區,電影產業比之香江更加薄弱,這些市場的外埠發行,基本上都快被新月院線所壟斷了。
雖說對于整個新月院線而來,這部分的盈利并不算太高。
但這種對外市場的壟斷,卻無形中能讓新月院線掌握巨大的市場話語權。
想象一下,當這些地區的電影公司,習慣了由新月院線負責外埠市場的發行與營銷,甚至連沖獎運作都需要依靠新月院線以及云上娛樂的公關團隊。
多年持續下來,最后他們除了依靠新月院線,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就算知道怎么做,最后自己一番嘗試下來,發現不管是發行宣傳效果,放映盈利,以及在獎項上的競爭力,還都不如交給新月院線去做。
而這就是新月院線利用市場規則,來不斷擴大自己權勢與影響力的一種手段。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競爭。
背地里作為各個地區的主要放映商,制片方一旦不找新月院線合作,估計自己心里也要擔心,會不會被新月院線穿小鞋。
當然,這種做法是羽生秀樹堅決杜絕的。
畢竟只靠市場手段就能達到目的的話,又何必讓自己變成一條惡龍呢。
而且在羽生秀樹心里,這個世界上也沒有永遠賺錢的產業,若是有一天,新月院線無法利用這些商業模式盈利了,那果斷的放棄就是了。
只是一味的利用“霸權”手段去逐利,終究是竭澤而漁,得不償失,只能圖一時之快的辦法。
不過未來什么時候會失敗暫且不知。
但此時此刻,亞洲院線的海外發行部門,在香江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
甚至對于某些大電影公司而言,隨著制片成本越來越高,外埠市場可能比本土市場還要重要。
尤其是亞洲院線能通過新月院線的幫助,幫香江電影發行到霓虹、歐美等地區。
這些地方的票房哪怕不高,但受益于匯率優勢,很多時候都能幫他們獲得不菲的收益。
比如說霓虹市場,一億日元這個票房數字對于霓虹電影公司而言,絕對算的上是失敗的成績了。
可按照如今的匯率計算,這些錢卻超過六百五十萬港元,這對于很多香江電影公司而言,絕對算得上是一筆不小的票房收益了。
當然了,去掉發行方和院線分成,香江電影公司或許拿不到這么多,但一般情況下票房也不至于會這么低。
最關鍵的是,憑借云上娛樂成熟的周邊發行渠道,一部電影上映后往往獲益的不止是票房,錄像帶,有限的周邊衍生產品都是能夠盈利的。
而這便是亞洲院線能給出一攬子發行計劃的好處。
比起以往的那些只能賺票房或者買斷費的發行商,亞洲院線無疑能讓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