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
卻是:今時當麥熟之際,青州官兵為爭糧,與境內的黃巾屢屢交鋒,幾無一勝,青州黃巾挾連勝之威,兼因兗州兵受挫於遂鄉,致使兗北黃巾亦聲勢大盛,此兩州之黃巾遂漸有合兵的趨勢,濟南、樂安、齊等郡國的黃巾或向西南入濟北,或南侵泰山,東萊、北海的黃巾則在橫掃郡內之余,開始有進犯瑯琊的跡象,駐兵於瑯琊北部的尹禮、潘璋并及黃遷等部已經接連將之擊退好幾次了,——潘璋本是駐兵東安,前不久因北海、東萊黃巾北犯之故,荀成把他調去了東武,與駐兵在諸縣的尹禮組成防線,由改駐在莒的黃遷提供后援,共同抵御外患。
荀貞當下收到的這一封有關黃巾的軍報,便是潘璋又一次擊退來犯之敵的露布傳捷。
既是因早前陶謙逐走徐州黃巾之功,也是因荀貞主徐后,分遣精銳入屯各郡,積極進剿各地賊寇之力,徐州內部的環境,整體來說比較安穩,可州界,尤其是北部和西北部的州界一帶卻是很不太平,北邊有青州黃巾,西北邊有魯國和兗北黃巾,劉備才有擊敗魯國黃巾的軍報傳來,緊接著,這就又來了潘璋又一次擊退北海、東萊黃巾的檄書。
荀貞令荀成取來瑯琊國的軍用地圖,展開細看。
地圖上,山川河流俱顯,用不同的顏色分別標注了潘璋、尹禮、黃遷等將各自的駐區,并及目前探知的北海、東萊等郡內,黃巾勢力所占據之范圍區域亦有標注,一眼看去,東萊、北海兩郡內的縣邑、地區幾乎盡被黃巾占有,只有寥寥數縣尚處在官兵的據守之下。
荀貞又令喚來太史慈。
等太史慈來到,荀貞指著地圖,問他道:“子義,卿前從東萊來徐,單人獨行,是怎么從這些黃巾中穿過的?”
太史慈看了看地圖,見圖中所標注之北海、東萊各股黃巾的勢力范圍區域毫無錯處,連各股黃巾的渠帥名字都一點兒沒有錯,甚至有一些是連他都不知道的,心中驚訝徐州對北海、東萊眼下形勢的熟悉程度,口中答道:“慈能射,賊雖眾,常不能近身,無能為也。”頓了頓,又道,“賊多烏合,少義烈之士,慈於道上,前后遇賊約有十七八次,大多以矢斃其首領,然后余即潰散,偶有不畏死而竟至前者,慈或以刀,或以手戟格殺之。”
太史慈文武雙全,猿臂善射,又善使刀、手戟,遠則射之,近則格殺,沿途所遇十七八股黃巾,無一人為其敵手,是以履險如夷,雖徒步單行,一路無驚無險,順順當當地到了徐州。
荀貞嘆道:“單步過豺狼,卿真虓虎也!”問道,“卿言能射,可一觀否?”
太史慈自無拒絕之理,諸人遂出堂外,到曠地之上,荀貞叫人樹下標靶,太史慈於百步外引弓射矢,十發十中,不止射中,并且他用的是強弓,力大雄渾,箭矢俱深透入靶中。荀貞問隨從觀看的荀成、辛璦、典韋等將校:“卿等能為不?”諸人皆搖頭,都做不到這樣。
荀貞注意到太史慈用的抉拾、步叉都很簡樸,聯想到他沒有騎馬,而是步行至徐,知此必是因他家境并非很富之故,已經送給他一匹坐騎了,既知其善射,現下可再送給他一套射箭的裝備,於是令道:“取我常用的抉拾、步叉來。”
很快,侍從們取來了荀貞日常所用的抉拾、步叉。
荀貞親自拿住,送給太史慈,笑道:“寶劍贈烈士。吾平素自詡能射,較之與卿,何止天壤之別!此數物在我手中實是無用,特贈與卿,務以使明珠不致蒙塵!”
“抉拾”是兩件東西,抉者,即扳指,保護手指在拉動弓弦時不受到損傷,拾者,是臂衣,套於左臂上用以在開弓時護臂。“步叉”則是箭囊的時稱,以箭插於其中,故得此名。
太史慈推辭說道:“慈來徐后,未報將軍贍顧家母之恩,無功至今,已受將軍賜馬,何敢再受寶物。”
荀貞笑道:“卿從東萊來,熟知東萊、北海黃巾虛實。近月以來,此二郡黃巾多擾瑯琊邊境,我欲屈卿暫為州武猛從事,給卿兵馬三百,協元龍助守州界,何如?”
太史慈慨然應道:“將軍有令,慈自遵從。”
荀貞大喜,顧對荀成、陳登等人說道:“有子義相助卿等,瑯琊安矣!”
荀貞用人固是唯才是舉,可當牽涉到軍中時,哪怕是在后世特別有名氣的,只要是初到帳下,通常他都不會驟然任以重職,一則,無有軍功則諸將校、以至部曲兵卒都必然不服,縱給以重任也難以發揮其作用,二來,如一下就給以高位,那么當其立下大的功勞后,可能就難以再有更高的職位給之,無法酬獎其勛,所以,要么如周泰、蔣欽,他先用之為幕府舍人,要么如眼下之太史慈,用之為州府從事,此皆品秩不高然卻親貴之職,待他們立些軍功,并等到有合適的機會時,就像周泰、蔣欽,再授給軍中職務,再以后,就讓他們憑功升遷了。
“武猛從事”,觀其名即知是個武職,武官用的官印因為是軍中所用,軍情如火,急於行令,不可慢緩,故此與文官所用之印有一點不同,文官之印多為鑄成,武官之印則多鑿成,以錘鑿成文,成之甚速,不加修飾,因又名曰“急就章”。陳登郡中有印工,荀彧當即請他召印工至,把“武猛從事”的官印鑿成,又使人取來綬帶,一并由荀貞親手付給太史慈。
接受了這項任命,太史慈即是荀貞的屬吏了,尊長有賜,太史慈不再推辭,接受了荀貞給他的抉拾、步叉。太史慈所用之弓強,荀貞隨行沒有帶這么強的弓,半個多月后,荀貞回到郯縣,又令人從州府武庫里邊選揀出了上佳的強弓三柄,叫人快馬送給太史慈。
這是后話,不需多說,只說撥給太史慈的三百兵士皆為精銳,都是百戰士,太史慈美須髯,雄壯勇武,重然諾,有古義士之風,卻是很快就得到了這三百精卒的擁戴。
海曲、瑯琊等縣剛經過平定鹽豪之亂的戰事,因而荀貞從贛榆入瑯琊境后,沒有向西先去郡治,而是直接北行,行百余里先到海曲,又百余里而至瑯琊。
海曲、瑯琊皆臨海,一路行來,時或登高遠眺,望海天蒼茫,顧首中州烽煙,群雄爭斗,而徐州已定,文武濟濟,雄踞東南,稍待時日,但有機會,就將可南征北取,一統的功業也許可以在自己的手中完成,荀貞思之以后,心情激蕩,再觀大海,頗有“東臨碣石”之感,遂於瑯琊縣手書八字:“東臨瑯琊,以觀滄海”。
出瑯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