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人皇天帝!
卻忘了.
一個沒有感情,沒有自我欲望的生靈,也不會有追逐更高境界的想法。
她心里面的太上忘情,是殘缺的,是片面的,是走不下去的太上忘情。
“人心好清,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三者皆悟。”
不同于度人經的張揚。
天花亂墜,地涌金蓮。
常清靜經主打的就是一個低調,除了近在咫尺的青月真仙,沒有第二生靈有幸聆聽這無尚道經。
其實這也正常,因為度人經主打的就是一個一個度化,要是場面不夠宏大,怎么能夠度化他人。
常清靜經就不同了。
常清靜經講述的是降服內心,讓人尋找到自己心里面的道。
注重內心,而不看重外形,自然是沒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
但不可質疑的是。
同為道家無上十三經之一,常清靜經的價值,一點也不比度人經來的差,只能說側重方面不一樣。
就好比青月真仙,度人經對她來說沒什么用,她不需要被度化,身體上也沒什么難以愈合的傷勢。
常清靜經就完全不一樣了。
可以真正完善她心中的道。
很簡單。
因為人啊。
只有真正內心平靜,清靜下來的時候。
才能看清楚自己,也看清楚腳下的路。
很多時候。
人的煩惱,人的困惑,都是因為內心不平靜,不清凈。
可想清靜下來,平靜自己的內心,卻沒想象那么容易。
“惟見于空,觀空亦空。”
“空無所空,所空既無。”
“無無亦無,無無既無。”
“湛然常寂,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石毅越吟誦越感覺常清靜經的不簡單,常清靜經表面上看上是讓人內心平靜,實際上就是讓人悟道得道的經文。
如果說傳說中的無上圣藥悟道茶,能讓人內心平靜下來,進入難得的悟道狀態,那么常清靜經就是常備悟道茶。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
“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
“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便遭濁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當石毅最后一句常清靜矣念誦完后。
他也終于開竅了,明白了自己的道。
“什么道不道的,道是找出來的嗎?道是走出來的,我走的路,就是大道,通天大道。”
石毅不知道其他人為什么一定要執著尋道,他只知道自己想要走出完全屬于自己的道。
霸道也好,天道也罷。
石毅的道,就是正道。
等到石毅徹底明悟心中之道,一顆小火苗也出現在其頭頂。
下一瞬。
“轟轟!”
石毅背后十顆大日洞天,憑空浮現,好似十顆真正的太陽一樣,散發著無盡的光和熱,更加助長了這顆小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