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厄德騎士團
當(dāng)安德烈大公國全面投降的消息傳回王城后。
才把那些頂層貴族全都懟了一遍的國王,這回直接扔掉了所有的王室威儀,破口大罵。
并急忙派人前往阿徹爾大公國,詢問阿徹爾大公的想法。
同時又派人去通知拜爾·雷蒙斯,督促其盡快馳援阿徹爾大公國。
一時之間,國王焦頭爛額。
原本只是“風(fēng)雨飄搖”的王國,似乎直接跳過了飄搖的過程,直接到“亡國”的邊緣了。
安德烈大公投降之后,王城的西面就只剩下一個阿徹爾大公國了。
如果連阿徹爾都投降的話,那么下一戰(zhàn),就不會發(fā)生在阿徹爾大公國的境內(nèi)。
而是直接轉(zhuǎn)移到了王城,變成了王城保衛(wèi)戰(zhàn)。
君子不立危墻,這種道理國王也很清楚。
真等伊琳率領(lǐng)東征軍殺到了王城,這一戰(zhàn)無論打不打,打成什么樣!
諾斯巴羅王國王室的號召力都將大打折扣!
就算這一戰(zhàn)最后伊琳沒有打下來,王城也將不再安全。
屆時,擺在國王面前的,就只剩下兩條路了。
要么,以身殉國。
要么,東逃。
國王當(dāng)然不愿意以身殉國。
所以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的話,他會選擇東逃。
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又大了。
基本上除了王室沒有滅絕之外,到時候各方面都是問題。
如果可以的話,這兩條路,國王哪一條都不想走。
因此,最好的結(jié)果便是,將決戰(zhàn)的場地,放在阿徹爾大公國的境內(nèi)。
或者,最少最少,也要讓阿徹爾大公撐住。
撐到拜爾的支援。
如果阿徹爾最終選擇明哲保身,和前面兩位大公一樣的話。
那么諾斯巴羅王國的歷史,可能就要在這里打住了。
因為此時的拜爾,還在行軍途中,相比起伊琳一路東進的速度。
他這邊是要更慢一些的。
搞不好連最后的王城保衛(wèi)戰(zhàn)都趕不上。
好在。
諾斯巴羅王國運勢還沒有徹底斷掉。
盡管西面兩位大公都先后投降,全境通暢。
但伊琳卻沒有辦法,在阿徹爾大公國這邊得到同樣的待遇。
時間稍微往前推一推。
去年,在愛塞平原潰敗之后,阿徹爾一路逃回了自己的主城。
他只能縮在城里,看著伊琳的東征軍在外面橫沖直撞,所向無敵。
如果當(dāng)時,伊琳就已攜帶了大量攻城器械的話。
阿徹爾就徹底被逼上絕路了。
他必須要在王城和自己之間,做出一個選擇。
好在,伊琳當(dāng)時完全沒有攻克堅城的能力。
因此阿徹爾也得以在坐守主城的時候,反復(fù)思考了很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舊貴族都只圖私利的話。
那么在基數(shù)足夠龐大的前提下,總歸會出現(xiàn)一些,真正在踐行久遠義務(wù)的人。
阿徹爾就是這樣一個人。
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作為外人,其他人都只能看見他的行動。
在伊琳離去之后,阿徹爾力排眾議,強行在自己的大公國境內(nèi),推行了騎士制改革。
所有上層貴族都覺得他瘋了,并紛紛勸阻。
——這種制度,就算你要立,也不可能推行。
還是放棄吧!
幾乎沒有一個人同意阿徹爾的做法。
但即便如此,阿徹爾也沒有放棄。
去年年底,他發(fā)布了《告爵士書》。
將所有公爵,侯爵全都明著不帶臟字地罵了一頓。
罵得所有人都沒法還嘴。
因為阿徹爾罵的每一句都直戳要點。
句句屬實,根本就反駁不了。
在和所有貴族都鬧掰后,阿徹爾下達了新的政令。
《最后的召集令》。
詳細內(nèi)容不多提了,總之核心意思只有一條。
他讓公爵之下所有貴族,拿裝備,換爵位。
拿出來的越多,爵位提升越多。
這瘋子一樣的決策,最終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