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扶弟魔”何敬辭
日子如常地過著,孫山救人的事在書院掀起一陣熱浪,特別孫山的急救法,更被書院的學子傳播。
對此,孫山非常高興。傳播得越廣,能救的人越多,功德無量。
陳山長非常地給力,發通告高度地表揚孫山。
這并不是重點,重點的是還獎勵20兩,表揚孫山的“見義勇為”。
孫山迷迷糊糊地聽著掌聲,迷迷糊糊地接受贊揚,迷迷糊糊地感受到手中兩個銀元寶的重量。
哎呦,好人有好報,好人有錢贈。
《呂氏春秋·察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看來山長深深地認同孔子的做法。
一個人在遇到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但是,如果這個人因為救助別人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或者財產等代價,那么他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
這種回報可以是物質上的報酬,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勵和贊揚。
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愿意去幫助別人,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陳山長認為孫山救人,就應該受到嘉獎,不僅從精神上,還從物資上,都給予獎勵。
以此鼓勵更多的人助人為樂,也讓更多的人在助人為樂中得到好處。
真是一個思想務實的山長。
孫山兩眼冒光地看著侃侃而談,正在表揚孫山的陳山長,又看了看手中銀光閃閃的兩錠銀元寶。
哎呦,他果然是主角,高光時刻何其多!
陳山長稱贊完孫山后,揮一揮手,讓學生該干嘛繼續干嘛。
來書院是讀書的。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說了一句:少年,去讀書吧。
便飄飄然地離去了。
忽然陳山長就走了,同窗們就散了。
只留下孫山木愣愣地看著空空蕩蕩的一切,心里不由地想:山長,你的表演未免太短了吧,怎么寥寥幾句就散呢。
這么敷衍了事,三分鐘完成任務,太不敬業了。
錢鷹揚看到孫山還呆呆地站在那,喊了一聲:“阿山,還不走?等會遲到,可要被夫子批評的?!?br />
孫山哦了一聲,急切地跟在錢鷹揚等同窗的身后。
還是山長說得對,他是來書院讀書的,不能錯過夫子的講課。
五天后,周大人攜帶著周亦高,約孫山在書院街的岳麓樓見面,正式向他道謝。
周大人聲音洪亮又不失溫和地解釋:“孫山,府上還在服喪,請多理解?!?br />
孫山100個理解,周大人還在府喪期,肯定不能擺宴,也不會邀請別人上門。
規矩大過天,周大人是根正苗紅的孔家士大夫,所以非常遵守規矩。
孫山點了點頭說:“夫子,學生明白的。”
周大人看了一眼周亦高。
周亦高心領神會,向孫山跪拜,磕頭,語氣沉重地說:“孫師兄,多謝你的救命之恩,要不是有你,我那日早就沒了?!?br />
孫山被周亦高猛然地磕頭跪拜嚇了一跳,趕緊跳了起來,攙扶周亦高起身。
連忙說:“師弟,莫要這樣。遇到你這種情況,任何人都會施以援手。只不過當時沒人懂,恰巧我懂,小事一樁不足掛齒。”
孫山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周亦高磕頭跪拜,他承受不起。
雖然是救命之恩,但也僅僅是救恩之恩,施恩莫忘報,孫山可不敢安然地接受周亦高的跪拜。
周亦高脆生生地說:“孫師兄,我應該向你磕頭的,多虧有你,我的小命才撿回來的。”
周亦高胸膛挺得直直,語氣非常堅定,一定要給孫山叩拜。
孫山拉起周亦高,讓他坐下,笑著說:“你的心意我領了,你剛好,好好休息。”
周亦高看了看孫山,又看了看周大人,在周大人的點頭下,安然地坐下來。
眼睛亮亮地看著孫山,好奇地問:“山哥,你是怎么救我的?我當時被雞骨頭卡住了,呼吸不上來,真的好難受好難受,那種難受,我不想再經歷了。”
周大人也好奇地問:“孫山,你的救治辦法,我從未見過,不知道有何原理呢?”
這個問題已經被問了無數遍,孫山堅持統一答案。
就說是御醫教的,就說不知道原理,反正一問三不知,解釋得越多越容易露餡。
能保持沉默就保持沉默,不能也要堅持沉默。
周大人略有遺憾,不過這個法子好,又叫孫山演示一遍,好讓他們下次真得如此倒霉再遇到這種情況,也知道怎么應對。
孫山無奈,只好再演繹一遍,勸告地說:“師弟,吃東西一定要細吞慢咽,莫要著急。有時候一棵小小的花生米也有可能卡到喉嚨,也會像你那天那樣無法呼吸?!?br />
周亦高是個聽勸的小朋友,急速地點頭,認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