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宜章縣
離開老坪石碼頭后,孫山等人沿著金雞嶺,戶昌山,蔚嶺關(guān),羊牯嶺,九峰,沿溪山,矮嶺,穿過九曲十八彎,終于到達第一個落腳站點宜章縣。
孫山聽聞廣西十萬座大山,其實粵湘交界的南嶺也不遑多讓。
雖然沒有廣西的山那么高,那么陡峭,但走起來,也會讓人絕望。
從漳州府到宜章縣這段路還好說,山雖然多,不算陡峭,也能容騾車通過,雖然要下地攀山越嶺,但還能坐車。
孫山雖然走得氣喘吁吁,渾身大汗,腳力還能跟得上。
這次多虧帶了孫大力和桂哥兒出行,兩人出名的大力,所以孫山的書籍全靠他們背著。
孫大力和桂哥兒扛著包裹,默默地跟著鏢隊走,孫山打算出錢讓鏢隊幫忙運送行李,這樣大家能減輕負擔,可以輕松上陣。
但桂哥兒和孫大力連忙阻止,桂哥兒急速搖頭說:“山哥,我背得動,你的書一點也不重。”
其實最重的是書,桂哥兒是孫山的書童,桂哥兒自認為書童不背書,那就不叫書童了。
孫大力抹了抹額頭上的汗珠,甕聲甕氣地說:“山子,我背得動。如果讓鏢局幫忙托運,要花足足的5兩。我說老實話,與其花5兩托運行李,不如那5兩給我。5兩可不容易賺。我一年都省不了5兩呢。”
孫定南也附和道:“我們鄉(xiāng)下人,做慣苦力,這點東西怎么會背不動呢?阿山,你好好走路就行,剩下的交給我們。”
書由孫大力和桂哥兒背。
孫定南和孫伯民則背著大家的衣服,鍋碗等生活用品。
而孫山,在那么多人中,體力最差,他背個水囊已經(jīng)算得上不拖后腿了。
也不知走了多久,終于來到宜章縣城。
展鏢頭說會在這里休整一天,明天再繼續(xù)啟程。
一來這里是商人和貨物目的地,需要進行交接。
二來到宜章,需要到廣盛鏢局宜章分局換牲畜交通工具。
展鏢頭也告訴了旅客,從宜章到郴州的路段會更艱難,旅客更沒辦法坐車。
這一路不是人挑著擔子走路,就是推著獨輪車,又或者讓騾馬馱著貨物走。
人和騾馬成為湘粵古道上的搬運工具,故有“船到郴州止,馬到郴州死”的民謠。
從宜章走到郴州的古道又叫騾馬之路,這一條路累死了無數(shù)騾馬。
騾馬古道需要越過南嶺山脈-五嶺中的騎田嶺。
騎田嶺為湘江支流耒水和珠江水系里北江西源武水的分水嶺。
騎田嶺是南嶺山系里的五個歷史名嶺、五嶺里最小的一個。
它不高,也不闊,但特別險峻。是整個路途中最艱難最危險的地方。
展鏢頭再三告誡旅客要做好心理準備,特別像孫山這種第一次遠門的人。
坐車是不可能坐車的,必須下地走。
山路崎嶇,山峰陡峭,別人敢推車,你也不敢坐車。
展鏢頭讓旅客小心翼翼地跟著后面走。
孫山謝過展鏢頭的提醒,隨后在鏢局指定的客棧休息。
五個人還是只要了一間大房。客棧不愿意,但孫伯民寧愿加錢也要五人擠在一間房子。
出門在外,自家人必須待在一起,萬一走岔路,就再也找不回來。
孫山舉手舉腳贊同孫伯民的建議。
特別是孫伯民和孫大力,兩個文盲,加上語言不通,如果走散,都不知道他們兩個怎么回家。
這次村長安排大孫子定南出來,除了鍛煉,更重要是定南識字,能講蹩腳的官話。
孫伯民送孫山到書院后,需要帶著孫大力和孫定南回程。
有孫定南在,他們兩個不會慌張,起碼能跟會官話的人溝通,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中午到的宜章縣,孫山五人吃過午飯后,只在客棧內(nèi)活動,不打算出去。
想要減少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哪里都不要去。
他們想著外面的壞人多,孫家人從村里出來,城市套路深,萬一被騙了,也知道找誰哭去。
特別孫伯民,帶了不少細軟,他一步不離地守在客棧的房間里,除了洗澡上茅房,連吃飯都在屋子里。
孫山則領(lǐng)著桂哥兒和孫定南走到客棧的小院子,找個地方蹲著。
至于孫大力雖然也想出來透氣,但跟孫伯民一樣,普普通通的耕田人,相比于好奇外面的世界,更愿意哪里都不去,和孫伯民一起在客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這樣聊些有的沒有的。
這間客棧規(guī)模挺大,有內(nèi)院和外院。
孫山等人只允許在外院活動,內(nèi)院可能有女眷,有小二守門看管。
院子里人來人往,貨也搬進去搬進來,忙忙碌碌,小小的院子顯得格外熱鬧。
孫定南羨慕地說:“山子,這些商販運了好些貨,肯定賣不少錢了。”
孫定南倒是沒有勇氣從商,但羨慕商販走南闖北,能賺大錢。
孫山點了點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