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和清北談話
下午依舊練字課,孫山和楊清北在小池邊練字,德哥兒被鄭夫子拎到書房補習。
因為孫山的課程不同“認字”班。反倒不需要根德哥兒一起補,鄭夫子單獨給他上全新的課。
楊清北小聲地說:“山子,我也想去科舉考試。”
低頭練字的孫山猛然地抬起頭,認真地說:“清北,你跟家里人說了嗎?”
楊清北搖了搖頭說:“還沒有,不知道阿爹阿娘準不準呢?”
又問孫山:“去考科舉要很多錢的嗎?山子,你大表哥花了多少錢?”
農家子要去走科舉之路,除了努力,更重要是銀錢支撐。別看楊清北家是地主,可是“小”地主,抗風險之力也只比自耕農稍微強一丁點。一有風吹草動,也會變成貧農。
孫山想了想說:“我不知道大表哥花了多少錢,但聽人說要很多錢的。就書這方面,四書五經(jīng)是必備的,要花幾十兩呢。更不要說一路上用到的筆墨紙硯。反而夫子的束修只占很小部分。”
楊清北聽到買書要花幾十兩,臉色蒼白,驚訝地問:“要那么貴啊,我家雖然買的起,但也太花錢了,不知道阿爹愿不愿呢。”
孫山也不知道怎么說,自己倒是有書,可以借給清北抄。但這樣學習真得需要異于常人的毅力,顯然清北不像這種人,至少目前不像。
認真地問:“清北,你喜歡讀書嗎?每次看書,覺得悶嗎?”
楊清北急忙搖頭:“不悶,我喜歡看書。要是一天偷懶不看,我會很愧疚的。上次假期偷懶沒看書,我都好內疚。”
孫山繼續(xù)問:“清北,你為什么也想走科舉之路,是因為我走這樣條路嗎?”
楊清北誠實地說:“嗯,我看到你想考,我也想考。我覺得你能考,我一定也能考。要是考上了,家里的地能免有些租子,也不用每年出錢買服役。還有我覺得考上,好有面子,楊家村也有面子。”
楊清北說的是人之常情,考上的好處很多。只不過考的過程中很蛋疼。
孫山誠懇地建議:“清北,要是你想走科考的路,就對你阿爹阿娘說。把你的計劃說得一清二楚,讓你阿爹阿娘看到你的決心,不是臨時起意。”
楊清北疑惑地問:“山子,什么計劃?是科舉的計劃嗎?”
孫山嗯了一聲,點頭說:“你要把整個讀書生涯規(guī)劃一遍。比如這個月,這一年要讀那些書,下一年也要讀哪些書。讀幾年書可以去考試了?要是考不過怎么辦?這些都要規(guī)劃好。讓你家里人看到你是有成算的,讓他們知道你是認真,不是浪費血汗錢。”
孫山又把自己23歲考不上秀才,就去打工的事說出來。
嚴肅地說:“我們窮地方的人,經(jīng)不起折騰,一步錯,步步錯。每做一件事,可要步步為營。”
楊清北佩服地看著孫山,真心誠意地稱贊:“山子,你好有成算,你是我見過最聰明的人。山子,遇到你真好,我要向你學習。”
孫山笑著說:“你要是真想走這條路,就去告訴你阿爹。無論他們同不同意,都不要指責。他們也有他們的打算,我們不能勉強。”
孫山害怕清北犯渾,不管不顧地要科考。
楊清北認真地說:“山子,我明白,謝謝呢。”
夏日的微風吹過小池邊,吹起一波漣漪,不管過了多少年,這個下午深深地烙在楊清北的心中。
等放堂的時候,孫山已經(jīng)練了無數(shù)個字。干了再練,練了又洗,反反復復,沒完沒了。
走出學堂,遠遠就看到孫伯民的身影。
跟鄭伯道了一聲別,孫伯民領著孫山和德哥兒如往常一樣走在鄉(xiāng)間小路。
孫山回到家里后,先把今天布置的課業(yè)完成。鄭夫子留置的作業(yè),比以往更多。更需要耐心完成。
做完課業(yè)后,練了半個時辰的字。天還未黑,家里人還未回來。
孫山拿起《大乾律例》讀了起來。雖然有些字不太懂,但有字典可查,慢慢地字就能越認越多。至于其他書以及四書五經(jīng),先不用超前學習了。
鄭夫子確定孫山集齊了科考的書后,給他弄了個計劃。
不需要超前學習,先把基礎打得扎實,一步一步來。如果有空余時間,建議看其他書拓展知識。比如律法書,歷史書,詩詞等。這些知道的越多越好,考試的時候有會出現(xiàn),只不過比例少罷了。
讀了一會兒,孫伯民等人回來了。
孫山笑臉迎人地跑出來:“阿爹,你們回來了?”
還未到秋收,可地里的活依舊不少,特別是拔草,最厭煩。今天拔完,明天又長出來。無窮無盡,無限循環(huán)。
孫山家還有果園要管理,這個是重要的收入之一。家里人特別寶貝地看管。
孫山有時候也會跑到果園,可還未靠近,就讓回去。家里的田地果園輪不到孫山出主意。
孫伯民看到孫山小小人兒端著一盆水出來,立即走過去,接過來,心里暖意滿滿。
笑著說:“做完作業(yè)了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孫山回復做完了。又跑到黃氏和蘇氏身邊,替她們打水。不過兩個人嫌棄他礙手礙腳,讓他乖乖地待一邊。
等吃過晚飯后,孫伯民跟蘇氏走到院子后面,正在揮動鋤頭,整理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