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張搞事(二)
漸漸地,關于昌隆帝的一些消息就流傳起來。
有說昌隆帝昏迷不醒。
有說昌隆帝被刺重傷。
有說昌隆帝被江南糧倉之事氣倒。
甚至有人說昌隆帝已經駕崩。
然而這些流言日漸嚴重,一連多日不曾露面的昌隆帝,進了啟元殿再沒有出來的白太醫,一直阻攔眾人覲見的汝安公主,還有閉門謝客的楊淑妃,終于撼動了一些人心。
蕭揚歡姿態優雅的跪在殿中,仍舊不愿挪開位置,身后也跟著跪了一片宮人,結結實實的將殿門口堵上。
李皇后端莊溫和一貫含笑如春風的面容,漸漸凝固,不言不語的看著跪倒一片的宮人,沉默中帶著壓抑。
蕭揚歡已經感受到來自與李皇后的威壓,但是她一點也不張惶,甚至覺得昌隆帝一連多日不露面,其實等的就是今日。
可是李皇后最終還是猶豫了,她冷冷的看著啟元殿眾人,又抬眸看向不遠處的承歡宮,意有所指道,“阿平年紀還小,本宮有意將他保養在身邊照顧!”
蕭揚歡眼中閃過一抹厲色,臉上卻是笑意,迎著李皇后的目光抬起頭,因陽光灼熱而微微瞇眼,讓人瞧著倒是有了幾分孩童的天真,“阿平能得皇祖母親自照顧是他的福分,只是要辛苦立政殿中的宮人,每日將阿平的日常起居匯報給皇祖父知道!”
李皇后自然知道昌隆帝為何將長孫放在眼皮子底下,更加明白長孫對南楚江山的重要性。只是她未曾想到,不過是一句話,竟然激的蕭揚歡抬了昌隆帝出來。
這個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竟然對她有了戒備意。
是受人蠱惑,還是這啟元殿中當真發生了什么?
李皇后在電光火石間,便想到了這些。
“照阿難這樣說,本宮倒是不能將阿平養在身邊了?”李皇后沉聲說道。
李皇后圓臉大眼,若是含笑之時,十分親和。但若是素了一張臉,也是極有威儀氣度的。
蕭揚歡虛虛笑了一聲,“怎會,兒孫孝敬祖父母是天經地義之事。何況兒臣父母魂歸黃泉,兒臣姐弟幾個,更是應該替父母盡孝的!之事阿平身子不好,太醫交代小孩子不要輕易挪動位置,當小心照顧才是!”
說道這里,蕭揚歡帶了幾分委屈之色,“之前兒臣去清凈寺得了了塵大和尚批語,說阿平八字輕,想要長大十分艱難,故而兒臣處處小心照顧他!”
說著又看向李皇后,目露哀戚之色,“皇祖母一貫慈愛晚輩,想必也不愿意見到阿平有恙,父母百年后無香火供奉吧!”
一番話說得是委屈哀怨又可憐,跟著李皇后來的好些宮妃也忍不住拿眼睛看向李皇后,心里揣測這位皇后娘娘是不是假慈愛還是正惡毒!
李皇后聽得額際青筋暴起,卻不得不忍耐下來。幾個呼吸之后,她的臉上甚至還帶著幾分擔憂的表情,將了塵大和尚的批語仔仔細細的問了個清楚。不僅沒了和蕭揚歡爭執的心思,還表示一定會倍加蕭昭佑這位嫡長孫。
蕭揚歡自然是配合李皇后,將阿平說的十分虛弱不堪,又將李皇后慈愛晚輩的光輝形象拾起。
直到福全公公來宣蕭揚歡進殿,李皇后這才放過她,轉而問起了福全公公昌隆帝的境況。
福全公公比蕭揚歡段數高多了,只一個勁的嘆氣又表示邀請李皇后穩住后宮人心,又說前朝有兩位王爺主持朝政,昌隆帝很是放心。
只是經過這一茬,蕭昭佑身子不好的事情,漸漸傳出宮外,倒是為眾人解了困惑。前些日子蕭揚歡自清凈寺回來,在皇城外下車,在誠王面前哭訴,多半是因為此事。
蕭揚歡回了寢殿,但見昌隆帝坐在炕上,接著窗外的光亮,仔細瞧著手上的折子,眉頭微蹙,看著倒是有些不悅。
“皇祖父,皇祖母走了!”
昌隆帝唔了一聲,隨手指了位置讓蕭揚歡坐下,又看起了折子。
蕭揚歡也不鬧,捻了一塊點心吃,邊吃心里盤算這幾日為昌隆帝擋了多少次災。德妃來了三次,楊淑妃上次來了之后就病了,連宮務都推給了張賢妃。張賢妃倒是來過一次,不過她自來就是聰慧人兒,還要養著親生兒子八皇子,又要料理宮務,那里有那么多的空閑時辰。
倒是宋貴嬪帶著七公主來過一次,說是為宋家的人求親。宋貴嬪的胞弟在江南任父母官,在此次糧倉中似乎有些牽扯。
樂陽長公主也來過一次,不過不是為了打探消息,而是問昌隆帝要人手送到江南去保護幼子。
明面上江南在欽差的掌控之下,但這場貪污案中,牽扯的人有多少,現在都沒有查清楚!這個時候昌隆帝怎么會派人去江南,再去攪亂局面?
昌隆帝拒絕的很干脆,但是傳達意思的蕭揚歡卻認為,樂陽長公主自己可以派人送些吃用去。
所以昨日樂陽長公主和鎮國公親自挑了十名好手送到了江南賀家。
而蕭揚歡也挨了昌隆帝一頓責備。
她自然不是無緣無故的讓樂陽長公主送人去,自然是因為要給朱公公傳達一個消息,可以放糧食了!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表面上京城的糧價漲幅穩定了,但是她提前從賀家收到消息,江南糧倉中大部分糧食都被各大世家賣了。
而因為今年雨水過多,糧食減產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照此發展,糧食短缺是一定的事情。
糧倉里的糧食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各地糧價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