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告狀的小石頭
大致規劃好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顧明偉又詳細地安排起村里人各自負責什么區域。
干活又快又好的還是著重種地,不管預言是否成真。
經過全體村民一致決定,村里今年多種地瓜和土豆。
平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顧明偉按年齡分配。
年紀大的去建爐子、看爐子。
青年人,由關有良親自管理。
每天輪番換崗,一部分負責每天在村口巡邏。
但凡發現外人進村,立馬攔住,并及時匯報。
另一部分則是要抓緊訓練,先在林子外圍打獵,打到獵物這一次全部交由村里統一分配。
食堂這邊,顧明偉同樣征求大家意見。
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各自帶著口糧,每天放到食堂加熱。
還是上交口糧給食堂統一做,再來打飯。
經過投票,同意一起吃的人更多。
只是在上交多少口糧上產生分歧,誰都不想吃虧,誰都怕吃虧。
最后顧明月建議,各家按照人頭,上交對應口糧。
村部這邊會把每家交的口糧數量公布出去。
各家每天吃多少拿多少,拿多少打多少,大家彼此互相監督。
如果發現誰故意少拿多吃,就逐出隊伍,自己回家吃。
只要不嫌丟人,不怕因為一口飯被戳脊梁骨,不懼被笑話一輩子,可以這么干。
想動歪心思的村民聽到這話,默默壓下.......
顧明偉又選定顧會計顧明信的媳婦于樹葉,和李大勇的娘田麥穗負責食堂做飯。
大嫂劉彩霞和白鳳來負責打飯。
眾人沒有意見,做飯的手藝好,打飯的不偏頗。
唯一 一個外人,白鳳來,身份在那,大家更不會為難。
最后顧明偉說道“暫時就先這樣,之后見機行事,大家只要有勁往一處使,我就不信有過不去的坎。”
所有人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村里人也仿佛有了主心骨,不再心神不寧。
全村齊心協力,顧家村的人在接下來一大段時間全都忙得熱火朝天。
導致大家都沒心思再想些亂七八糟。
村民們相繼離開。
顧明偉想到村口吊橋,林山手藝又快又穩,沒幾天就把吊橋變成藤橋。
看似簡陋,實則很結實。
除了有些晃之外,來回走人一點問題都沒有。
村里已經有膽子大的小子,上去走了好幾個來回。
思及此,他叫住關有良囑咐道“最近吊橋那邊不要讓村里人過去,就說還沒修好,得等林師傅下次有空過來重修。省得藤橋的事情傳到公社,離的近,他們過來的勤。走大道耗時,相信他們走一次,就不能愛來。”
關有良提議“林叔教過我怎么編這個,不然,我把兩頭拆下來一部分,讓橋看起來更破一些,這樣是不是逼真點?”
顧明偉擔心道“那之后還能用嗎?”
關有良肯定道“絕對能,林叔說過,他擔心長年累月,藤條變脆,有脫節現象。所以編的都是單獨繩扣。這樣即使拆掉一部分,之后重新補上新的就不會受影響。”
顧明偉這才放心道“林叔可真是藝高人膽大,想得確實周全。就按你說的辦。”
顧國強回家之后眉頭緊鎖,手里不停地擺弄著黃表紙,百思不得其解。
他對顧明月說道“我之前聽過一個暗中傳遞密信的方法。取兩根蔥,剪去它們的葉,留下蔥白,用力擠出蔥汁,用毛筆蘸蔥汁在白紙上寫字,過一會,蔥汁干了,白紙上便看不見字跡。要是把這張白紙放在燭火上烘烤,棕色的字會立即顯現出來。可是我沒有在黃表紙上聞到什么古怪氣味。你上學的時候,有沒有學過類似的知識?”
顧明月微垂眼眸,掩飾住其中的驚訝,沒想到大伯能想到這層。
假裝思考,然后回答“這個真沒有什么印象。”
隨即又反問道“大伯是懷疑有人搞鬼?可是為什么呢?總不能是為了捉弄村里人?”
顧國強也很是疑惑“這正是我想不通的地方,如果真是捉弄,沒必要寫這些似是而非的話。重要是,對方如何做到一夜之間換了村里這么多人的黃表紙;
若是團伙作案,村里不可能聽不到動靜。況且,不可能為了嚇唬人就如此大動干戈,犯不上。也不能是貨郎,因為很多人都是幫別人一起買回去,之后再分......唉,想不通啊。”
顧明月試探道“那要不要報公安?”
“不行,且不說咱們私自燒紙本就是違反規定。就算說出去,也是傳揚封建迷信,要不得。”
顧大伯說著嘆了一聲“算了,先等等看吧。也許是假的也說不準。”
嘴上說著不信,可凝重的語氣卻能聽出其中的憂心忡忡。
顧明月在大伯家待了會,就牽著小石頭往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