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軍事同盟
三個月后,范廣發來戰報,不出意料,西北戰事進行的異常順利,也先和斥今蒙古聯軍在甘肅衛所兵和龍威一師的內外夾擊下潰不成軍,一路遺尸無數遠遁荒漠。
此戰大明不僅奪回了肅州和嘉峪關,還直接將前衛哨所推進到了了斥今蒙古占領的沙洲地區。
也先的又一次逃脫,氣的范廣跳腳大罵。
朱祁鎮隨即下旨,大明甘肅西北部的鎮夷所向北推進至兔兒關,改鎮夷所為鎮夷衛,增兵至1500人。
肅州衛改名為平西衛,增兵1500人,加上原有的1500員額,共計三千人之眾。
并在肅州以北之威虎鎮設立前哨所,定員300人。
經此一戰,大明終于一只腳踏進了闊別中原王朝統治四百年之久的西域。
七月,禮部接到西域亦力把里(東察合臺汗國)遞交的朝貢國書,并隨書帶來了其國王請求和大明建立準軍事同盟應對北元及中亞帖木兒帝國的威脅?。
其實,早在洪武二十四年,東察合臺汗國大汗黑的兒火者就派遣使臣前往南京,向大明朝貢,雙方建立了同盟關系。
但是當時大明剛剛建國才不到三十年,蒙元實力仍舊強大,西域又被蒙元勢力控制著,朱元璋雖有心重新恢復對西域的統治,可無奈大明國力不足,只能先恢復了河西走廊,止步于嘉峪關。
直到永樂年間,大明國力蒸蒸日上,這才在西域的哈密設立了哈密、安定、阿端、斥斤、曲先、罕東、罕東左衛所,統稱“關西七衛”,用以監視和防范東察合臺汗國。
可是關西七衛并不是明朝直屬,而是采取了羈縻制度,各衛所的都督仍舊 由當地的蒙古貴族首領擔任,明朝不干涉其內部事務。
洪武、永樂時,大明對關西七衛的控制力還是很強的,各衛的蒙古部族懾于大明軍隊強悍的戰力不敢惹事,可到了仁宗、宣宗時,尤其是土木堡之變后,明朝實力大衰,對關西七衛的掌控力只存在于紙面上了,各部蒙古首領頂著明朝給的官帽,卻對大明陽奉陰違起來。
直到嘉靖時期,關西七衛被強大起來的吐魯番汗國徹底吞并,明軍全部退回了玉門關以內,明朝徹底放棄了對西域的經略。
而到了明末,由于蒙古內部出現了大的分裂,蒙古對于大明的的軍事壓力這才告一段落。可是從白山黑水中崛起的女真部卻又成了大明新的威脅,大明王朝更加沒有精力顧及西域了。
鑒于歷史的教訓,朱祁鎮立刻召開了御前軍事會議,經過兩天的商討,大明王朝決定和亦力把里再次結盟,但朱祁鎮提出了一個讓亦力把里有些難以接受的條件:
1.重建關西七衛,關西七衛各衛所都督由大明人擔任,原各衛所都督只能擔任副職;
2.關西七衛各衛所中,大明士兵要占總兵力的六成以上,原來的蒙古士兵調任遼東、大寧或樂浪郡(原來的朝鮮),不愿去的,則遷居到甘肅祁連山腳下,為大明蓄養戰馬,大明每年給與一定的錢財補貼。
3.東察合臺汗國大汗向大明明興皇帝稱臣,納貢,納貢之物包括:每年向明廷繳納西域良種戰馬500匹,金五千兩,銀兩萬兩,草棉(棉花)十萬石,牛羊一萬頭;
4.做為軍事同盟,若東察合臺汗國受到帖木兒帝國的直接威脅,大明有權指揮東察合臺汗國所有軍隊,東察合臺汗國無權插手作戰期間的一切事物,但大明軍隊在作戰期間的一切糧餉供應均由其供應。
這四點直接讓大明從此在西域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據點,政治上,大明開始逐漸插手西域管轄。
東察合臺汗國的使臣火不理看了盟約后恨得牙根癢癢,在使館內痛罵大明的無恥,若是簽了盟約,他就是賣國,可若是不簽,國就沒了。
罵歸罵,過過嘴癮后,仔細權衡再三,再和國家存亡上相比,這些付出也就不算什么了。
后來,在簽訂盟約時,那禮部尚書胡穎的一句話更是讓火不理差點氣死:“吾皇曾說過,一切的國家關系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的,我大明和你東察合臺汗國能簽訂這樣的盟約,那是瞧的起你們。”
火不理恨的牙都快咬碎了,可他卻沒法也不能翻臉,生死存亡之間去求人家,尊嚴算個屁!
簽完盟約,朱祁鎮破天荒的設宴款待了火不理一行,話里話外滿是威脅之意。
“自漢之張騫出使西域至唐,西域本就是我中華之土,”
“宋崇文抑武,君暗臣佞,無力經營西域,被爾竊取數百年,”
“及至我朝,推翻暴元,復我漢家天下,然西域之事,朕宿寐掛懷,每每念及漢唐之盛世,朕羞愧難當。”
“火不理,你可知為何?”朱祁鎮說罷,笑著看著火不理。
“他什么意思?他想滅了我東察合臺汗國?”火不理心驚肉跳。
如今東察合臺汗國國內不穩,外又有帖木兒帝國的不斷蠶食,已經岌岌可危,如果再加上大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不行,”火不理暗道:“東察合臺汗國絕不能三面樹敵!”
想到這里,他在使團驚詫的目光中,用了明國人的跪禮,謙卑的跪伏在地道:“大明皇帝陛下,東察合臺汗國對大明向來恭順,絕無反叛之心,我國愿永遠做大明最溫順的綿羊。”
“大明不缺溫順的綿羊,馬前卒倒是缺一個!”英國公張輔看了看皇帝,出班傲然說道。
“不知國公何意?”火不理不解。
“貴使莫非忘了,今年瓦剌還給你們送了金銀。”張輔冷笑。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