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只求一物
<div class="tt-title">第045章 只求一物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
天剛蒙蒙亮,朱祁鎮便散落著頭發,站在寢宮的窗前,看著淅淅瀝瀝的秋雨出神。
侯寶輕手輕腳的走進寢宮,給皇帝披上了一件披風:“皇爺,今兒天涼,您還是……”
朱祁鎮轉過頭對侯寶說道:“去通政司問問,河南的折子到了嗎?”
“是。”侯寶應下,嘆了口氣,走出了寢宮。
剛走到門口,就見徐恭撐著傘,正疾步向這邊走來。
“侯公公,皇上起來了嗎?”徐恭三步并作兩步,攔住了侯寶,急道。
“徐大人別急,容咱家去通傳。”見徐恭臉色不對,侯寶不敢耽擱,又轉身走進了寢宮。
寢宮內。
徐恭跪在龍榻前,低聲說著什么,坐在榻前的朱祁鎮則是一臉陰沉。
“一幫蛀蟲!都該殺!”最后,朱祁鎮咬牙切齒道。
“皇上息怒,臣已飛鴿傳書給河南的錦衣衛,命他們暗中搜集證據,三日后應該有消息傳回。”徐恭小心翼翼的說道。
“秦王呢,他在河南可有殘民壞法之事?”朱祁鎮問道。
徐恭想了想,開口道:“回皇上,自秦王殿下奉旨為河南欽差后至今,其足跡已踏遍災區三府十四縣,每到一處,秦王殿下不住城池,卻親臨鄉野,撫慰災民,組織災民自救,就連河南布政使司衙門給他配給的口糧都留給了災民。”
“哦?”朱祁鎮聽罷,大感意外,他沒想到一個養尊處優的藩王,居然還能做出如此親民之舉。
“是,秦王殿下身邊的錦衣衛是這樣回報的。”徐恭補充道。
朱祁鎮沉思片刻后道:“來人。”
禁軍總兵官,殿前將軍楊老三魁梧的身影出現在了門口。
“臣在!”楊老三一身鐵甲,單膝跪下道。
“傳都察院李時勉、吏部尚書王直……不,傳于謙速來見朕。”朱祁鎮道。
“是。”楊老三起身,快步走出了殿外。
窗外的雨如斷線的珠子一般越下越大,陰沉的天空中不斷傳來雷聲。
于謙幾乎是被楊老三一路拉著跑進了乾清宮。
一身雨水的于謙剛要行禮,就被皇帝給制止了。
“徐恭,你把河南當地的情況說給于愛卿聽一聽。”朱祁鎮道。
徐恭起身,整理了一下思路,對著于謙說道:“于大人,河南受災最嚴重的珙縣、汜水二縣因當地官府救災不力,激起了民變,災民們殺官奪獄,搶奪官倉,又洗劫了城內的富商大戶,最后又裹挾了數百災民躲進了山中。”
聞言,于謙大皺眉頭,按理說這次河南洪災朝廷賑災之力不可謂不強,僅這兩個縣朝廷就給了三十萬石糧食,還有數不清的藥材、鹽、布匹等物,怎么還會激起民變?
“于愛卿,你在想什么?”見于謙許久不說話,朱祁鎮有些生氣,冷聲道。
“皇上,秦王殿下奉旨欽差河南,他可有回報?”于謙道。
朱祁鎮一滯,隨即明白了過來,是啊,剛才徐恭只是說了秦王在河南的所作所為,他去河南也有半個月了,怎么一份奏疏也沒見他呈上來?
面對眼神如刀的皇帝,徐恭莫名的一陣膽寒,其實他剛接到河南錦衣衛的回報時,說秦王親力親為,與災民同吃同住,他還不信專門又命人確認,結果回報的還是消息屬實。
心中雖然還是有些不信,但想想秦王身邊的錦衣衛是自己的心腹,應該不會出問題,于是便將此事奏報給了皇帝,可是他卻漏了一點,那就是身份欽差的秦王在河南半個月居然連一封奏疏都沒上呈過,這本身就是個問題。
“我真該死啊,怎么就忘了這一點呢。”徐恭在心中恨不得給自己一個耳光。
想到這,徐恭已是冷汗淋漓,隨即開口道:“臣這就去查。”
“不用了,”朱祁鎮怒道,“傳旨給秦王,讓他回京交旨!”
“壞了,秦王要完,不,是秦藩要完了。”徐恭暗道,隨即應下,退出了殿外。
“于愛卿,父皇在時,你就擔任過河南山西的巡撫,”說著,嘆了口氣,走到于謙面前,神色鄭重的說道:“如今河南洪災未退,數十萬災民仍在洪水中嗷嗷待哺,可民變驟起,朕憂心忡忡,于愛卿,這副擔子,你又要挑起來了。”
于謙躬身道:“臣義不容辭!請皇上放心,臣到河南后定會在最短時間內平息事端,懲奸除首惡,還河南百姓一個公道。”
朱祁鎮聞言,一滯,隨即明白了于謙話中之意,于謙有意將民變淡化,只說事端,又說懲奸除首惡,最后又說還河南百姓一個公道,這就將矛盾盡量的最小化了,避免事態擴大,引起連鎖反應,妙,真是妙!真不愧是原時空中那個敢作敢當的于少保。
朱祁鎮頓感欣慰,笑道:“多事之秋,朝政繁雜,河南之事兒,朕就全拜托你了!圣旨即刻下達!”
于謙也不客氣,躬身又道:“臣此去河南,別無它求,只請陛下賜臣一物!”
“何物?”朱祁鎮道。
“一把砍不壞的尚方寶劍!”于謙正色道。
“準了。”朱祁鎮走到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