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朕要換了他
在朝鮮修建港口,本來也就內閣幾個大臣知道一些,但是建造港口的真正目的,卻幾乎沒有人知道。
開年第一次大朝會,當朱祁鎮提出在朝鮮建造海港時,不出所料,果然遭到了絕大部分大臣的反對。
理由無他,說來說去就一句話,給那撮爾小國出錢出力出人建造港口,徒耗國力,于大明有百害而無一利。
朱祁鎮聽著謝謝老夫子們引經據典,滔滔不絕的講著大道理,一陣頭疼,不過他還是挺佩服這些人的,不管多難的問題,他們總能把這些事和祖制牽扯到一起。
朝堂上吵的不可開交,整整一個早上,朱祁鎮只是靜靜的聽,卻一句話也不說,這讓反對的大臣有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有力使不出!
咱們引經據典甚至把祖制都搬出來,皇帝居然一句話都沒有,怎么過了個年,皇帝的脾氣這么好了嗎?不應該?。?br />
再看那幫武將,一個個的老神在在的樣子,也看不出有什么異樣。
難道真是皇帝一時心血來潮?
不可能啊,往常皇帝要做什么事,他可不管什么祖制不祖制的,想了就干,干了你還不能說不行,你要敢提出反對意見,輕則罷官奪爵,重則身死魂滅。
其實建港口也不是不行,反正又不是花自己的錢,整個國家都是你一個人的,想折騰你就去折騰唄。
可在這些大臣看來,如果自己不時不時的反對幾次皇帝,就顯示不出自己的作用來,不光同僚會疏遠你,說不定皇帝一不高興就把你定性為庸官懶官,后果很嚴重。
“好了!”終于,朱祁鎮站起身,“諸位愛卿說的都有道理,你們覺得大明出錢給人家建海港,有些得不償失對不對?”
眾臣紛紛稱是,卻又聽皇帝說道:“巨鹿侯,你來說說。”
井源穩了穩心神,出班奏道:“陛下,臣此次出使朝鮮,朝鮮上下對我大明建造港口的提議非常支持!”
“他們當然支持,又不用他們出錢出力,這等好事,他們哪有不上桿子往上貼的道理?”工部左侍郎胡景山說道。
“呵呵,胡大人,我還未說完呢,你急什么?”井源笑道。
“雖然錢、人咱們出,那也不能白出不是,既然是做生意,那就該有來有往,胡大人你是文官,沒做過生意,怎能知道里面的道道呢?”井源笑道。
“那就請井侯爺明示!”胡景山冷哼一聲。
“兩座港口換一座銅礦,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銅礦?!”
“在哪里?”
“朝鮮有銅礦不假,可什么樣的銅礦值兩百萬兩銀子?”
“自然是大銅礦,這座銅礦我親自去看過,根據朝鮮那邊勘探的結果,這座惠山銅礦極其易于開采,而且儲量比大明任何一座銅礦都要大,若是工部能派遣能工巧匠前去,臣敢擔保,從此我大明將不在為銅發愁!”井源這話一出,整個殿內直接炸了鍋。
“侯爺,您此話當真?”工部左侍郎趙仲之激動的喊道。
“沒想到小小的朝鮮,竟有如此巨大的銅礦,若是能在我手,那自然是好事,可是畢竟是在他國境內,冶煉出銅塊后運輸還是有些不便啊,遼東那邊畢竟荒蠻,道路不暢。”工部尚書吳邦佐擔憂的說道。
“吳大人多慮了,”井源又道:“此銅礦毗鄰鴨綠江,我們可以直接通過海船駛入鴨綠江,將冶煉所得的銅塊裝船運回國內即可,何須陸路運輸。”
吳邦佐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若如此,臣以為可行!”
權威人士都說可行了,內閣本來就同意,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再反對,只好紛紛附議。
畢竟反對了也沒用,聽井源那話里話外的意思,這事肯定是已經談妥了,而且皇帝也早就知道了,自己如果再梗著脖子反對,那就不是在皇帝面前彰顯自己存在那么簡單了,說不定自己還要被罵,既然目的達到了,適可而止最好不過。
“好!既如此,此事后續一應事務由工部吳愛卿負責,即日起立刻派能工巧匠趕赴朝鮮惠山,接手惠山銅礦!”朱祁鎮一錘定音。
朝會后,戶部大堂內。
王佐捂著腮幫子,唉聲嘆氣。
“哎,又出去兩百萬兩銀子!”看著工部送來的皇帝批錢的條子,王佐又抬頭看了看坐在他對面的吳邦佐,肉疼的道。
“哈哈,王大人,這錢又不白花,過段時間,等運銅的船一到,您還愁沒錢嗎?到時鑄幣司火爐一開,您就等著數錢吧,哈哈哈!”吳邦佐笑著說道。
“那不還得等著嗎!”王佐道。
“行了,我的王大人,”吳邦佐站起身,走到王佐面前拿起一支毛筆,遞到了王佐跟前,“簽字蓋印吧?!?br />
王佐不情不愿的拿過毛筆,蘸了蘸墨汁又道:“吳大人,可得省著點花,畢竟是給他國建港口,能用就行!”
“嗨,您啊,只管批錢,其它的事自有陛下定奪!”吳邦佐揶揄道。
王佐簽完字,又拿起戶部大印和自己的官印,鄭重的在批條上蓋了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錢一到,工部上下忙翻了天。
最讓吳邦佐頭疼的是招募工匠,忙活了大半個月,只招募了一百多,記名在工部下的工匠自不必說,他們都是靠工部掙錢養家,可人數畢竟有限,按照皇帝的意思六月底以前必須完工,且兩個港口必須能停泊五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