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有何妙計
烏什哈的跑路讓蘭州城守軍一時壓力大減,因為側面佯攻的韃靼部這幾日一直在打醬油,出工不出力。
“那日勒王子,烏什哈帶著他的人馬居然連夜跑了!”一個韃子將領氣急敗壞的跑進大帳道。
那日勒輕蔑的一笑道:“烏什哈這個膽小鬼,他的眼里只有自己部族的利益,本來本王子也沒指望他們,”說到這,他走到一旁懸掛的羊皮地圖上看了看又說道:“傳本王子令,讓兒郎們準備,攻城!兩日內,務必攻下蘭縣!”
韃子將領一時有些懵逼,攻城?怎么攻城?從哪個方向攻城?攻城的云梯都沒幾架怎么進攻?
“王子殿下,我們從哪個方向攻城?”其實他想問的是你好歹也確定一個主攻方向啊,啥都不說,你讓兒郎們怎么打,這叫什么事啊。
那日勒不滿的看了他一眼罵道:“笨蛋,四個方向同時進攻,不分主次,每個千人隊輪番上陣,記住,一刻也不要停歇。”
“可…可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傷亡太大了。”
“我只要蘭州!”,“碰”一聲,那日勒踢倒了一旁的案幾,怒道。
“還有,派人一定要守住北面的鎮遠浮橋。”
“是!”韃子將領趕緊跪下行禮,退了下去。
大帳外,人嘶馬鳴,大帳內,那日勒盯著羊皮地圖,眼中滿是得意之色。
蘭州,古稱金縣,到了明初,因蘭州人口稀少,降為縣,稱蘭縣,隨著肅王內遷蘭縣,到了明成化年間因為大量人口的繁衍,商販云集,大量土地得到開發及水車的出現,蘭縣又升級為蘭州。
蘭州北靠皋蘭山,一條黃河從城池北面穿過,它是連接河西走廊和內地交通的咽喉要地,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初就非常重視蘭州的建設,不僅遷徙大量軍戶到了蘭州,還將自己的十四子朱楧封到了甘州(今張掖市)。
并且為了能更好的控制黃河北面的大片土地,明初時還動用軍民兩萬余人修建了明代黃河上游唯一一座使用了五百多年的浮橋,其實在唐代和宋代這里也有浮橋,只不過都是為了軍事行動而修建的臨時浮橋,不久就拆除了。
明代修建的這座浮橋一直使用了五百多年,鎮遠浮橋架設后,蘭州取代其他渡口一躍成為內地通往河西、西域的主要咽喉通道,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這也就是為什么那日勒最后叮囑手下人一定要控制好鎮遠浮橋的原因,因為一旦他們攻不下蘭州,或是明國人的援軍到來,他們也可以從容的從浮橋撤離,越過皋蘭山直接回到韃靼。
那日勒能這么得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瓦剌的大片地盤已經歸了韃靼,韃靼部的實力可以說是一夜暴漲,而且自己還親手殺了脫歡那老賊,如果再攻下明國的蘭州,控制住蘭州以西大片土地,憑著如此大的軍功,回到韃靼后,還有誰能和自己爭奪王位?
同時他的野心遠不及吞并瓦剌那么簡單,在他的心中,自己雖然不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但是一統蒙古草原,再次率領蒙古勇士南下,讓漢人再次成為他們的奴隸,讓漢人的土地成為他們放牧的草地,自己還是有這個實力的。
野心歸野心,可他卻生錯了年代,也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因為他遇到了一個穿越貨:朱祁鎮。
朱祁鎮早就給他挖好了一個大坑,就等著他往里跳,當然前提是蘭州得守的住才行。
蘭州城內,負責此次守城作戰的陜西都司都督僉事李瑢正和幾個參將千戶在商討軍情。
“報,將軍,肅王殿下來了。”傳令兵跑進大堂,高聲道。
李瑢蹙眉,暗道這個時候他來干什么。
這里的肅王,是第一代肅王朱楧的兒子——第二代肅王大好人朱瞻焰。
“李將軍,本王不請自來,沒有打攪到你們吧。”
李瑢正想著如何將這個老好人打發走呢,朱瞻焰身穿一身炫酷的甲胄的走了進來。
“見過肅王殿下。”一眾將官行禮道。
朱瞻焰擺擺手,非常和氣的說道:“呵呵,諸位將軍甲胄在身不必多禮,孤不請自來有些唐突了,但是如今戰事膠著,孤也就顧不得那么多了,孤是給你們送人來了。”
說著,他一揮手,兩個王府中護衛校尉大步上前,轟然道:“中護衛千戶郭虎、副千戶鄧豹見過僉事大人。”
李瑢眼前一亮,只見這二人身高八尺有余,長的孔武有力,二人均身套三層甲胄,郭虎手持一對鎏金銅锏,可見其人臂力過人;鄧豹則是手持一張十力鐵胎弓,身背兩個箭壺,每個箭壺內均有鐵羽箭五十只。
見李瑢面露喜色,朱瞻焰笑道:“李將軍,隨他們而來的還有本王的中護衛一千五百人,全都交給你讓他們上城頭,殺韃子!另外本王還給你帶來了糧草一千石,戰馬五十匹,雖是杯水車薪,可這也是本王能拿出的全部了。”
李瑢聽后,有些動容,大明這些藩王,一個個肥的流油不說,還大多摳門,如今這個肅王不僅把自己僅有的衛隊交了出來守衛蘭州,還拿出了糧草戰馬,屬實不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他也知道這個肅王殿下窮的要命,能拿出這么多估計是真把家底都掏出來了。
“肅王殿下大義,此戰之后末將定要據實上奏皇上,為殿下請功!”李瑢道。
其他人也紛紛躬身,夸贊肅王深明大義。
朱瞻焰許是很久沒有被這么多人恭維過了,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不過他還是側身,不受這些人的禮,這倒不是他謙虛,而是和他本人膽小怕事的性子使然。(有興趣的兄弟可以讀讀關于朱瞻焰的一些逸聞趣事。)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