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諸君慢行
無大礙,休養(yǎng)一段時間就會好起來的。”
鄒元標輕搖了搖頭,說道:“這身子骨,老夫自己清楚。
老夫一生才疏學(xué)淺,入朝為官,卻屢得天子重用,這對老夫來講已是大恩。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如今東林已被老夫親手葬送,老夫也了無遺憾。
還請諸位替老夫上轉(zhuǎn)告陛下,治國如烹小鮮,切不可急功近利。
大明立國至今,已近二百六十載。
自古中華大地,無不亡之國,這是天道輪回。
大明或許已如垂暮老人,但它承載著我漢人的傲骨。
當(dāng)年神州陸沉,蒙元入主中原,將人分四等,視百姓如牲畜,百姓苦不堪言長達百年。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以布衣之身,歷經(jīng)十五載奪天下,建立大明。
或許大明如今仍有諸多弊病,但它不該就此走向滅亡。
這是我們先輩舍生忘死創(chuàng)建的大明,身為后人,我們絕不能拋棄它。
哪怕前路荊棘滿布,我輩也義不容辭,定要匡扶社稷,讓百姓安居樂業(yè)。
老夫此生最大的幸事,便是年輕時見識到張居正這樣的治世能臣,海瑞這樣的道德君子。
如今暮年,又能得見當(dāng)今陛下如此英明神武,還有江寧這般經(jīng)天緯地之才,老夫此生,足矣。
大明的未來,就全靠諸位了。
等老夫死后,希望能為老夫立一塊碑,上書‘大明罪人東林鄒元標之墓’。
老夫沒什么能留給后人的,只希望他們不要怪罪老夫。”
聽到這里,在場眾人無不深受觸動。
官應(yīng)震和王紹徽眼含熱淚,就連張維賢這樣久經(jīng)官場的人,也不禁為之動容。
就在這時,鄒元標艱難地開口說道:“麻煩諸位,告訴行轅外的學(xué)子,讓他們回去,今后用心讀書。
不管將來做人還是做官,都要不忘初心。”
田爾耕聞言,點了點頭,轉(zhuǎn)身向外走去。鄒
鄒元標說道:“英國公、官大人、王大人,煩勞你們一同前去吧!”
幾人點頭稱是,一同向外走去。
就在此時,鄒元標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口中吐出大口鮮血。
但他依舊面帶微笑,虛弱地看向幾人,輕聲說道:“日月山河還在,諸君慢行,老夫先走一步。”
說完,雙手無力地垂下。
在場幾人大驚失色,趕忙上前查看。
片刻后,田爾耕一臉沉痛地說道:“鄒老大人走了。
此事,本官必須馬上上報皇上。
至于門外的那些學(xué)子,還請幾位大人將他們勸散吧!”
說罷,田爾耕趕忙安排錦衣衛(wèi)快馬加鞭,以八百里加急將鄒元標病逝的消息上報京師。
當(dāng)欽差行轅外的學(xué)子們聽聞鄒元標去世的消息,許多人紛紛跪地痛哭,哀嚎聲響徹四周。
然而,人群中也有不少人心中暗自竊喜,趁著混亂紛紛起身離去。
對于這一切,官應(yīng)震和王紹徽并未加以阻攔。
見仍有不少學(xué)子沉浸在悲痛中不愿離開,官應(yīng)震不禁嘆了口氣,說道:“諸位,你們不必如此過度傷心。
鄒老大人臨終之際,托本官轉(zhuǎn)告你們,希望你們今后能夠用心讀書,將來入朝為官,定要造福百姓,成為治世能臣。
同時,要時刻恪守自身,做一位道德君子,切莫忘記我輩讀書人的風(fēng)骨與理想。”
言罷,他轉(zhuǎn)頭輕輕拉了拉王紹徽,一同向內(nèi)走去。
王紹徽略帶疑惑地問道:“官大人,那夜你與鄒老大人徹夜長談,是不是早就料到會有此變故?”
官應(yīng)震聞言,緩緩點了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鄒老大人之死,是他一手謀劃的,安排的天衣無縫,他與自己周旋許久,終得何解。
原本,我打算親自出手火燒東林書院,可鄒老大人卻一再堅持要親自動手,我也只能無奈遵從。
從鄒老大人親手點燃東林書院的那一刻起,我便明白,他的時日恐怕不多了。
畢竟,哀莫大于心死,鄒老大人一生都在為傳道授業(yè)、匡扶社稷而努力。
他還告訴我一句話,‘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
王紹徽聽完,亦是長嘆一聲,感慨萬千。
…………
數(shù)日之后,何可剛率領(lǐng)兩萬大軍南下,順利抵達南直隸。
這一舉動,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驚恐萬分,暗自揣測起來,朝廷好端端的,怎么又往江南增兵了?
與此同時,何可剛帶來了朱由校的圣旨,命令英國公張維賢帶領(lǐng)兩萬士兵布防南直隸。
張維賢雖心中不明所以,但還是趕忙跪地領(lǐng)旨。
何可剛又向田爾耕傳達了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