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東林書院
了道德制高點,將鄒元標定為奸佞之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一旁的官應震和王紹徽剛想開口反駁,卻被鄒元標抬手阻攔。
隨后,鄒元標邁著沉穩的步伐向前走去,一臉平靜地盯著高攀龍等人,接著又轉過身,掃視了一眼聚集在此的東林學子和江南士紳子弟。
一臉正色地說道:“老夫一生行事,光明磊落,自問對得起儒家先賢,對得起天地良心,更對得起朝廷和皇上。
如今的東林,早已不是當年的東林,它藏污納垢,亂象叢生。
當年,老夫與顧憲成一同創建東林書院,本意是培養莘莘學子,造福天下萬民。
可如今的東林變成了什么樣子?
大家心里都清楚。結黨營私、貪污受賄、把持朝政、通敵賣國、巧取豪奪,全然不顧天下百姓的生死,無視國家的安危,簡直成了藏污納垢之所!
你們整日嘴上喊著憂國憂民,卻從不做一件實事。
如今朝廷在北方推行諸多新政,旨在造福天下萬民,而你們卻裹挾民意,歪曲事實,抨擊朝政,詆毀皇上。
說到底,不過是新政觸動了你們的利益,讓你們感到心疼了,所以才跳出來,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遼東建奴攻城略地,入侵大明之時,你們在哪里?
西南土司聚眾反叛之際,你們又在何處?”
隨著鄒元標的話音落下,在場不少東林學子都陷入了沉思,高攀龍也被懟得啞口無言。
這時,汪文言趕忙開口說道:“鄒元標,你巧言令色,休要抹黑我東林士子!
當年你與涇陽先生創立東林書院,涇陽先生更是手書‘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掛于東林書院門前。
我等關心國事,又有何不可?
若是朝廷君正臣賢,為何不讓我們議論?
我大明朝何時有過因言獲罪這一條?
如今你們不惜調動朝廷大軍南下,以此來打壓我等東林士子。
說到底,是你們君不正、臣不賢,橫行霸道,胡亂施政,草菅人命,卻還說得如此大義凜然!”
鄒元標聞言,冷笑連連,隨后一臉正色道:“我大明朝確實無因言獲罪之條。
當年太祖爺廣開言路,旨在造福天下,使有才之士皆可為大明效力,而非讓你們裹挾民意、歪曲事實、排除異己。
如今北方天災不斷,百姓食不果腹,朝廷減免北方百姓賦稅,可江南鮮遭天災,你們卻對朝廷賦稅一拖再拖,還好意思自詡憂國憂民?
瞧瞧你們,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身著綾羅綢緞,可曾體會過忍饑挨餓的滋味?”
言罷,鄒元標撩起官袍前擺,指著自己腳上的靴子道:“老夫這雙官靴,還是初次入朝為官時,花一兩銀子所制,至今已過去幾十年,靴底都修補八回了,老夫卻從未更換。
老夫身上這件官袍,也僅有這一身。”
說著,鄒元標脫下大紅官袍,露出里衣,只見上面滿是補丁。
鄒元標指著補丁道:“這每一塊補丁,老夫都記得清清楚楚。
國庫空虛,百姓疾苦,老夫能粗茶淡飯、有衣蔽體便已心滿意足。
再瞧瞧你們,身上哪件衣物不是用上等絲綢制成?
吃著百姓的血肉,卻喊著為百姓憂國憂民,圣賢之書都被你們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就在這時,黃尊素站了出來,拱手行禮道:“鄒老大人以身作則,生活簡樸,我等佩服。
但這并不能表明朝廷推行的新政便是正確的。
須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亦非一家之天下。
當年太祖爺英明神武,驅逐蒙元,開創大明,乃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可如今皇上倒行逆施,朝堂之上無人勸阻,盡是一味阿諛奉承之輩。
國有諍臣,不亡其國。
家有諍子,不敗其家。
我等不過是向朝廷傳達民心民意,朝廷卻要對我等打壓到底,這又是何道理?”
鄒元標看著黃尊素,微微一笑,說道:“你剛才說天下非一人一家一姓之天下,這話沒錯。
陛下在朝堂之上,也曾當著老夫的面親口說過。
陛下是在替天下人當家,其中的苦難心酸,陛下從未向人傾訴。
陛下常言,身為天子,當以江山社稷為己任,以天下萬民為根本。
治國理政,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你口口聲聲說向朝廷傳達天下萬民的心意,可你傳達的究竟是你們這些有功名在身的官紳士子的心意,還是萬民的心意?
你口中的天下萬民又在何處?
江南等地文風昌盛、富庶繁榮,這無可厚非,但不能以一地之民意民心代表天下之民意民心。
你的理念雖有可取之處,但言辭不當,目光太過狹隘,僅僅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