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根本原因
這幾日,諸多將領紛紛主動請戰,可都被江寧給壓了下來。
江寧只是帶著大家每日探討如何攻打奢崇明,卻始終不提及何時出兵,急得幾人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只有秦良玉若有所思,似乎隱隱明白了這位江大人的意圖。
此時,蜀王朱至澍被朱由檢逼得躲在王府里裝病,不敢露面。
而蜀王府中那些通敵賣國、向叛軍販賣糧草的宗室,也被朱由檢處置了。
江寧這邊,也準備開啟下一步計劃。
看著神情急切的杜文煥、曹文昭,還有趙率教三人,江寧笑著安撫道:“三位稍安勿躁,本官問你們個問題,奢崇明為何膽敢起兵反叛?”
杜文煥思索片刻后,說道:“奢崇明早有謀逆之心,如今趁朝廷在遼東與建奴交戰,兵力分散,才敢趁機舉兵作亂。”
曹文昭沉思一陣后接著說:“朝廷與土司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
這些土司傳承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在當地儼然是土皇帝,有些還自封王號。
自大明開國,太祖、成祖兩朝推行改土歸流,削去他們的王號,大力整改,這才使得土司勢力被極大削弱。
但他們因此對朝廷心懷不滿,所以一有機會就想作亂。”
江寧聽后點了點頭,此時只剩下趙率教還未發言,江寧笑著看向他:“老趙,你有什么看法?”
趙率教沉默片刻,緩緩說道:“凡事皆有因果。
萬歷年間,播州土司楊應龍就趁機叛亂,后來被朝廷平定。
如今奢崇明造反,貴州土司安邦彥也有反叛之意。
究其根源,是他們并未從心底將自己視作大明的子民,故而滋生二心。”
江寧點頭認可,又把目光投向秦良玉:“秦總兵,你也說說。”
秦良玉面露難色,江寧見狀,笑著鼓勵道:“秦總兵,但說無妨?!?br />
秦良玉這才點頭開口:“土司與朝廷之間的矛盾的確由來已久,不過自太祖、成祖兩朝至今二百余年,矛盾與仇恨已逐漸淡化。
然而,朝廷推行改土歸流的效果一直不盡人意。
歸根結底,是流官掌權后對土司進行壓榨,致使雙方矛盾不斷激化。
別的地方末將不敢妄言,單說四川,諸多土司自萬歷年間起,便屢遭地方官府的壓榨剝削。
這才導致土司與朝廷之間漸生嫌隙,矛盾愈發激烈,最終釀成今日之禍。
當然,奢崇明、安邦彥這兩個逆賊本就心懷反意,便趁著這種局勢舉兵叛亂,禍亂一方?!?br />
江寧聽完,再次點頭:“秦總兵,一下就說到問題關鍵了?!?br />
這時,江寧站起身來,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朝廷對土司向來心存顧慮,而土司與朝廷也始終貌合神離。
追根溯源,是朝廷一味推行改土歸流,然而流官掌權后卻對土司肆意壓榨,致使雙方矛盾不斷激化,如此又怎能和睦共處?
本官這幾日之所以一直壓制著大家,不發兵攻打重慶,是因為本官收到密報,奢崇明已然聯絡了十幾家土司為其效力。
所以,本官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等那些死心塌地跟著奢崇明的土司全部浮出水面,屆時我們發兵,將其一網打盡。
至于那些并未參與作亂的土司,我們則實行懷柔政策。
同時,本官會對整個四川官場進行清洗,以此向這些土司表明朝廷一視同仁的態度。
恩威并施,才是上策。
否則,即便我們今日發兵剿滅了奢崇明,明日其他土司又跳出來作亂,難道我們能一口氣踏平西南四省,將所有土司都滅掉嗎?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br />
眾人聽了江寧這番話,這才明白他的用意,望向江寧的眼神中紛紛流露出敬佩之色。
就連秦良玉也不禁暗自感嘆,這位江大人果然是打算從根本上消除土司與朝廷之間的矛盾與隔閡,所以才準備恩威并濟。
這時,江寧笑著對秦良玉說道:“秦總兵,聽聞令兄秦邦屏將軍久經沙場,征戰無數,且對朝廷忠心耿耿。
所以,本官前幾日已向陛下上奏,保薦令兄為四川副總兵,協助杜總兵穩定四川局勢?!?br />
聽到江寧的話,秦良玉微微一怔。
她著實沒想到江寧會保薦自家兄長擔任四川副總兵,趕忙開口說道:“末將代家兄謝過江大人?!?br />
江寧笑了笑,說道:“其實要說感謝,也是本官感謝秦總兵才對。
秦總兵應該知曉,本官在京城除了擔任五軍都督府中軍左都督,還總督京營。
京營沿用太祖年間的衛所制,如今京營十七萬人馬,共分九衛,歸五軍都督府管轄,以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為首,直接向皇上負責。
如今,五軍都督府已有四位左都督到任,唯獨還差一位后軍左都督。
所以,本官向陛下保舉秦總兵為后軍都督府左都督,待四川戰事平定,便與本官一同前往京城述職。”
聽到江寧的話,秦良玉愣住了。
她萬萬沒有想到,江寧竟然會保舉她為五軍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