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軍開拔
。
想來就算山西真有個別貪官,以喬大人的能力,也能自行處理妥當的。
咱們可不能因為這點事兒耽擱了時間吶。”
聽到江寧這番話,朱由檢滿臉的不情愿,但還是點了點頭。
隨后,他又對著喬允升叮囑道:“喬大人,如今軍情十萬火急,這次本王就暫且不查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平日里沒事兒就自己多查幾遍,要是真有貪官污吏,等本王和江大人凱旋回朝,路過山西之時,你直接向本王檢舉便是。”
喬允升感激地看了江寧一眼,趕忙回應朱由檢:“殿下放心,臣回去之后,便立刻著手調查。”
一旁的魏忠賢更是不依不饒,對喬允升千叮嚀萬囑咐,到最后甚至說出了“寧可殺錯,也絕不能放過”這種狠話。
最后,在江寧的再三催促下,大軍終于再次啟程。
望著大軍漸行漸遠的背影,喬允升如釋重負,長長地松了口氣。
他心里后怕不已,生怕朱由檢和魏忠賢這兩個“煞星”賴在山西不走,再來一場如同上次般的血洗。
真要是那樣,他喬允升可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哭都沒地兒哭去了。
又過了十日,大軍踏入陜西地界。陜西巡撫劉策與延綏巡撫李楠,趕忙前來送糧草。
畢竟江寧、魏忠賢皆是聲名遠揚,手段狠辣,而信王朱由檢也絕非等閑之輩。
這三人湊在一起,所到之處,當地官員無不膽戰心驚。
看著劉策和李楠送來的那點少得可憐的糧草,江寧無奈地搖頭笑笑。
他心里清楚,陜西這幾年天災不斷,本就沒指望他們能拿出多少。
可朱由檢卻不樂意了,上前盯著二人質問道:“劉大人、李大人,你們陜西延綏地界可有貪官污吏?
若有,不妨向本王檢舉,本王和魏大伴親自去查,查完本王就親自抓人!”
聽到朱由檢這話,劉策和李楠當場愣住,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一旁的魏忠賢趕忙滿臉堆笑地湊上前去:“二位大人,是不是有什么難處呀?
但說無妨,有殿下在此,定能幫你們解決。”
兩人趕忙回應:“多謝殿下關愛,陜西延綏境內并無貪官污吏,只是如今天災頻發,百姓收成銳減,所以能送來的糧草才如此之少,還望殿下莫要怪罪。”
朱由檢冷哼一聲,沒好氣地說:“本王跟你們說貪官污吏的事兒,你們卻跟本王扯糧草,難不成本王大老遠從京城趕來,就是為了你們這點糧草?”
朱由檢的話,讓兩人尷尬得無地自容。
不多時,李若璉匆忙騎馬返回,將一封密信呈給江寧。
江寧看完,眉頭緊皺。原來,這劉策竟是東林黨人,平日里不僅貪污受賄,還結黨營私,搞得陜西境內百姓苦不堪言。
而李楠倒是為官清正廉潔,只是管轄范圍有限,且年事已高。
榆林衛作為西北重鎮,軍事力量尚可,李楠在此也出了不少力。
此外,劉策還與秦王府相互勾結,哄抬糧價,從江南運來糧食后高價售賣。
江寧將密信收好,臉上依舊帶著笑意:“多謝兩位大人送來的糧草了。
本官與信王殿下、魏公公皆身負皇命,不便久留。”
說著,朝老魏使了個眼色。
老魏心領神會,趕忙上前,好說歹說,總算讓朱由檢不再追究。
隨后,大軍繼續開拔。
望著大軍遠去的背影,劉策趕忙抬手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長舒一口氣。
李楠則在一旁冷冷說道:“劉大人,今后你行事可得謹慎些了。
江大人、魏公公,還有信王殿下在山西的所作所為,想必你也清楚,你今后可要小心了,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呀!”
聽到李楠的嘲諷,劉策冷哼一聲:“本官的事,就不勞李大人費心了。
李大人年紀也不小了,也不知這延綏巡撫的位子還能坐多久。”
說罷,二人各自冷哼一聲,率領人馬分道揚鑣。
大軍剛前行沒多遠,江寧便從懷中掏出那封密信,遞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接過信一看,頓時怒發沖冠,氣得臉色鐵青,當即開口問道:“江大人,為何剛才不把這信拿出來給本王?
本王當場就能將這劉策拿下,而后請出尚方寶劍,把這狗東西就地正法!”
聽聞朱由檢的問話,江寧無奈地苦笑一聲,說道:“殿下,如今四川那邊軍情十萬火急,咱們實在耽擱不起過多時間啊。
剛才臣已經安排錦衣衛的人手,在陜西境內暗中展開調查,收集劉策等人的罪證。
倒不如等大軍凱旋歸來之時,再由殿下您親自出手,將這群貪官污吏一網打盡。”
朱由檢聽了,緩緩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依江大人所言。
只是這樣一來,可就苦了陜西的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