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明出征曲
、趙率教和曹文詔三人認可地點頭與稱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江寧和李若璉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江寧心中不禁感慨,盧象升和孫傳庭,不愧是后世被稱作“明末雙壁”的猛人。
這二人中的任何一位,都具備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
倘若能對他們加以培養,再讓他們歷經一些磨練,日后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江寧的目光又移向旁邊的曹變蛟、黃德功、周遇吉、孫應元、孫元化、茅元儀等人,心中暗自思忖,這些人也皆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將才。
尤其是曹變蛟,江寧對他格外看重。
在江寧看來,只要稍加培養,讓他多經歷些磨練,說不定曹變蛟就能成為天啟朝的“常十萬”。
江寧仔細觀察后發現,滿桂所講述的行軍打仗風格,全然是以剛猛路數為主。
身為將領,沖鋒在前,悍不畏死,以此激發全軍斗志。
不過,這種戰術的優缺點都極為顯著。
江寧眉頭微微皺起,對身旁的李若璉說道:“老李,滿桂所講的這種打法,確實能在戰場上一路高歌猛進,往往可以起到一擊制勝的效果。
然而,其缺點也相當突出,一旦主帥率先陣亡,軍隊便會群龍無首,屆時必定兵敗如山倒。”
李若璉聽后,點頭稱是,開口說道:“滿將軍這種打法,更像是先鋒將領的做派,并不適合大規模作戰。
畢竟,真正優秀的將領,應當穩坐中軍,統籌全局。”
反觀趙率教,他在講述行軍打仗經驗時,主打一個出奇制勝,還將三十六計輪番搬出來講解。
江寧算是看明白了,趙率教這人打仗,根本不拘泥于常規,唯一的宗旨就是能贏就行。
他所講述的兵法,甚至已經超出了三十六計的范疇,什么坑蒙拐騙的手段,只要能打贏,就沒有他趙率教不敢用的。
就連一旁的李若璉也被趙率教講述的五花八門的計策聽得一愣一愣的。
不禁感慨道:“趙將軍當真是將‘兵不厭詐,出奇制勝’這八字訣玩得明明白白啊!”
由于曹文詔講課之時,江寧他們來晚了,未能聽到。
不過,對于這位曹將軍,江寧同樣十分看重。
曹文詔有勇有謀,且忠勇雙全,屬于將帥型人才,但更偏將才一些。
隨著講課結束,曹文詔、滿桂、趙率教三人朝著江寧走來,抱拳行禮道:“姜大人,今日怎么有空來軍中了?”
江寧笑著與三人一一打過招呼,開口說道:“本官今日前來,是有事要與三位將軍商議。
后天便是大明英烈牌位入主大明英烈祠的日子,皇上命本官譜寫一首用于祭祀大明英烈的曲子,所以本官才來找三位將軍。”
聽到江寧這話,曹文詔三人一愣。譜寫曲子?
這可著實是他們完全不會的事。
要說抄起刀子上陣殺敵,他們三個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看著三人面露難色,江寧笑了笑,說道:“放心,曲子本官已經想好了。
主要是想在軍中挑選一些鼓號手進行演練一番。”
眼見江寧并非是要他們親自操刀譜寫曲子,三人頓時松了一口氣。
隨后,曹文昭大手一揮,不多時,上百名鼓號手便被召集了起來。
看著眼前這些鼓號手,江寧不禁感慨,這些人在戰場上可是極為重要的聯絡媒介呀!
一旦爆發大規模對戰,主帥對將領們的指揮,全靠這些旗手、鼓手來傳達指令。
畢竟,一旦軍隊人數上萬,那場面無邊無際,像古代戰爭動輒幾萬人、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參與。
若是僅僅依靠傳令兵,那黃花菜都涼了,全得靠旗手和鼓號手通過旗語、鼓聲來傳達軍令。
隨后,江寧開始向鼓號手們詳細講述《大明出征曲》的節奏、韻律和演奏要點,并且親自示范演練了一番。
示范完畢,示意眾人開始演奏。
這對鼓號手們來說也算專業對口,沒過多久,他們便將其中的要領融會貫通。
經過幾次嘗試之后,基本上都抓住了精髓。
隨后,江寧下令開始正式演奏。
剎那間,鼓聲如滾滾驚雷,震得人耳鼓生疼;號聲似龍吟穿云,響徹整個大營。
江寧激動得手舞足蹈,大喊道:“就是這個感覺,就是這個感覺!”
一旁的曹文詔、滿桂、趙率教三人也不禁為之深深動容,李若璉同樣神情激動。
這曲子低沉壓抑卻又透著肅穆,莊嚴之中盡顯鐵血不屈,正是江寧苦苦追求的效果。
隨即,江寧振臂高呼:“明軍威武!”
身旁幾人立刻跟著齊聲呼喊:“明軍威武!
明軍威武!”
見幾位將軍如此激動,鼓號手們演奏得愈發賣力。
周圍不少士兵紛紛被這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