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天啟時報
隨后,幾人又暢快地聊了許久。
眼見天色漸晚,眾人便紛紛起身告辭。
神虛子望著那空空如也的酒壇子,頓時淚如雨下。
他緩緩站起身,小心翼翼地將酒壇子抱在懷里,而后轉身離去。
江寧見狀,不禁暗自嘆了口氣,心想:都這把年紀了,怎么心理承受能力還這么差呢?
隨后,江寧轉頭對李若璉說道:“你去把張文和叫來,我得問問他最近《天啟時報》籌備得怎么樣了。”
李若璉點頭稱是,而后匆匆離開。
不多時,張文和便跟著李若璉來到了江寧府上。
張文和剛要行禮,江寧笑著說道:“文和啊,不必如此多禮。
我就是想問問,《天啟時報》如今進展如何了?”
張文和趕忙從懷中掏出一個樣板,恭敬地遞給江寧,說道:“大人,這是卑職日夜趕工做出來的第一份樣板,請大人過目。”
江寧接過一看,不禁拍手稱贊。
只見上面朝廷政令、百姓趣聞等內容應有盡有,他滿意地點點頭,說道:“文和辦事果然靠譜。
既然如此,那就盡快確定最終內容,然后安排人手印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傳揚開來。”
這時,張文和忽然開口說道:“大人,這里面還有個難題。
達官顯貴大多識字,可普通百姓中識字的人卻百里都難挑出一個。
就算把報紙發到百姓手里,他們也看不懂啊,關鍵就在于百姓不認字。”
江寧聽到這話,猛地一拍額頭,心中暗罵道:“他娘的,光一門心思搞報紙了,竟然忘了開展掃盲工作。”
但轉念又一想,讓百姓讀書識字,這工程實在太過浩大,只能循序漸進。
可如今報紙推行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隨后,江寧轉頭對張文和說道:“文和,咱們錦衣衛不是收編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嘛。
你現在從他們當中挑選一部分人,讓他們擔任說書人,到酒樓茶館、街頭小巷、市井作坊這些地方,拿著報紙給百姓們宣讀。
記住,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得讓百姓們都能聽得明白,千萬別整那些文縐縐的‘之乎者也’之類的廢話。”
張文和聞言,點了點頭,說道:“大人放心,卑職這就去辦。”
江寧又開口說道:“文和,先別急。
這份樣板明日我帶進宮給皇上瞧瞧,皇上心里一直有不少話,想跟大明的百姓們說一說。
明日我把皇上想要對百姓說的話帶回來,到時候你就把皇上的圣訓當作《天啟時報》的頭條,仔細校對后再安排發放。”
張文和聽到這話,激動得差點叫出聲來。
皇上居然要在《天啟時報》上與百姓對話,自己作為這報紙的第一負責人,那可是簡在帝心啊!
江寧再次開口叮囑道:“對了,文和,報紙上一定要著重把魏公公寫進去。
這一年來,魏公公在京城可是做了不少善事,必須得好好為魏公公宣傳宣傳。”
張文和聽完,連忙點頭應道:“大人放心,卑職明白。”
可江寧還是有些不放心,又接著說道:“還有啊,文和,編排戲文的事兒也不能落下。
就以魏公公為例,先給他編上幾段戲文。
之前魏公公在天津可是大殺四方,嚴懲貪官污吏,為百姓申冤做主,那事跡多精彩啊!
還有在山西,對付那些通敵賣國的賊子,魏公公也是出了大力的。
到時候你直接找老李拿相關資料,然后精心修改,編成戲文。
再讓京城的這些戲班子都演唱起來,讓老百姓都知道魏公公的功績。”
張文和趕忙連連點頭稱是,心中暗自驚嘆不已。
如今皇上要在《天啟時報》上發表講話,江大人又親自吩咐給自己為魏公公編排戲文以贏得美名的任務。
自己這下可算是同時搭上了兩條粗壯的大腿,今后飛黃騰達那不是指日可待嘛!
江寧思索了一番,覺得該交代的都交代得差不多了。
畢竟張文和在這方面天賦異稟,自己要是再說多了,反倒顯得自己外行。
就眼下這架勢,為老魏宣揚美名一事,通過報紙和戲文雙管齊下,如果這樣都還不能幫老魏洗白,那他江寧也實在是無計可施了。
隨后,張文和告辭離去。
這時,李若璉開口說道:“大人,卑職如今算是看明白了,大人要推行的這個報紙,那可真是妙用無窮啊!”
江寧頓時來了興致,笑著說道:“老李,那你且給我說道說道,都有哪些妙用呢?”
李若璉一臉激動地說道:“皇上下發圣旨,通常都得經由內閣,政令才能傳達出去。
有時候,皇上的圣旨甚至會被駁回,連紫禁城都出不了。
但如今有了這報紙,皇上便能隨時與天下百姓對話,這就相當于直接繞過了內閣和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