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放長線釣大魚
隨著江寧等人在大同城接連展開一系列大動作,消息很快便傳至八大晉商耳中。
介休范家的范永斗得知消息后,頓時大驚失色,神情慌亂。
他急忙向來人詳細詢問具體情況,待聽聞大同最近發生的種種變故后,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派人去邀請其他七家晉商的家主前來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與此同時,他又趕忙吩咐手下人隨時做好逃離的準備,以防不測。
每一個指令下達時,他的聲音都不自覺地帶著一絲顫抖,顯然對局勢的發展充滿了擔憂與恐懼。
江寧此刻穩如泰山般端坐在大同城,神色鎮定,毫無慌張之意。
早在剛踏入山西地界時,他就已精心安排錦衣衛密探,對八大晉商——這八個不折不扣的漢奸的一舉一動進行嚴密監視。
當下,江寧心中已然定下計策,那便是放長線、釣大魚。
畢竟八大晉商通敵賣國的行徑絕非一朝一夕,其背后所牽扯的勢力盤根錯節,究竟涉及多少人,根本無人知曉。
但此次江寧來到山西,抱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勢必要將這伙通敵賣國之徒徹底一網打盡。
即便為此把整個山西官場翻個底朝天,他也在所不惜。
他心里清楚,重病就得用猛藥來醫,絕不能留下后患。
他可不想幾年之后,又因同樣的問題,在跑一趟山西。
隨著其他七家晉商家族的家主陸續抵達,范永斗趕忙滿臉焦急地將他們迎進自己的莊園,隨后眾人圍坐一處展開密談。
席間,王登庫率先按捺不住,開口發問:“范東家,你這么火急火燎地把我們都叫來,究竟所為何事呀?
最近這段日子,大家都忙著幫大金籌集糧草、軍械物資呢。”
聽聞此言,范永斗重重地嘆息一聲,神色憂慮地說道:“王東家,都到這節骨眼兒上了,你居然還有心思給大金籌備那些東西。
朝廷大軍已然踏入山西,在大同城那可是殺得昏天黑地。
而且京城那邊也傳來消息,成國公和陽武侯都被朝廷給抓了。
明擺著,朝廷這次調集大軍進駐山西,目標就是咱們。
所以老夫尋思著,大家要不趕緊召集族中老小,通過張家口出關,去投奔草原部落,或者直接去遼東投靠大金。”
聽聞此言,王登庫沉思片刻后緩緩說道:“范東家,會不會是你想得太多了?
大同城那邊的消息我同樣也收到了,據說朝廷派了一位王爺過來,大同城內的確是鬧得翻天覆地,代王也被圈禁在了代王府。
不過,截至目前,朝廷大軍并未再有其他大動作啊。
我還聽說,內閣的袁閣老率領人馬去了太原城。
說不定,此次朝廷興師動眾,針對的只是晉王和代王,和咱們并無關聯呢。”
這時,一旁的王大宇趕忙接過話茬說道:“范東家、王東家,依我看吶,咱們還是得慎重考慮,有必要出關去避避風頭。
就算不把全族老小都送出去,至少各家的直系子弟得全部安排出去。
咱們八家在這晉地經營多年,家大業大,樹大招風啊。
萬一那些朝廷官員起了貪念,一時眼紅,隨便給咱們安插個罪名,把咱們八家一鍋端了,那咱們可就損失慘重,萬劫不復了呀!”
隨后,幾人圍繞是否出關避難一事展開了激烈爭吵。
主張出關避風頭的人,神色焦急,言辭懇切,不斷強調局勢的嚴峻性:“如今朝廷動作這么大,誰知道下一步會怎樣?
咱們不能把身家性命都押在這兒,出去躲躲,等風頭過了再回來也不遲啊!”
然而,也有幾人態度堅決地堅持留下來。
他們眉頭緊鎖,滿臉憂慮地看著主張離開的人,反駁道:“咱們在山西經營了多少年,產業遍地都是,哪能說走就走?
一旦出關,這些產業無人打理,朝廷隨便派個人來接管,咱們就血本無歸了。
而且,誰能保證出去就一定安全?
說不定在關外人生地不熟,還會遇到其他麻煩。”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整個房間里充斥著激烈的爭論聲,氣氛緊張得仿佛一觸即發。
最后,范永斗一錘定音,拍板拿定主意:八大晉商各家的直系親屬全部即刻前往張家口,在那里隨時密切觀望局勢變化。
而各家在山西的產業,則交給旁系子弟負責打理。
倘若事態發展平穩,沒有更多風波,他們便重新返回山西。
但一旦察覺到情況不妙,眾人便立刻通過張家口出關,關閉產業逃離。
此時,眾人面色凝重,深知這一決定關乎家族興衰存亡。
大家雖各有擔憂,但在嚴峻形勢下,也只能按照范永斗的提議,匆忙著手安排各項事宜,房間內隨即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與低聲的吩咐聲。
就在八家晉商緊鑼密鼓準備行動之時,突然,一名下人神色慌張地匆匆前來稟報:“東家,京城來信了!”
范永斗心中猛地一緊,趕忙伸手接過信件查看。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