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看望
魏征這位曾以直言敢諫而名震朝堂的賢臣,已然溘然長逝。
他的離去,在大唐的天空中留下了一道難以填補的空洞。
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不會因某一個人的逝去而停止其既定的軌跡,大唐依舊在歲月的道路上堅定地邁進,向著未知的遠方前行。
仿若只是眨眼之間,乾武六年的光陰便已如流沙般從指縫間悄然流逝,歲末的鐘聲即將敲響,空氣中彌漫著歲末年終的特有氣息。
魏征尚在療養院時,那里常常會傳出他激昂的論辯之聲,與李世民就家國之事各抒己見,甚至爭得面紅耳赤。
其余也都會出來紛紛看熱鬧。
可如今他已離去,療養院仿佛被抽走了幾分生氣,那曾經熟悉的爭吵聲再也聽不到了,徒留下一片寂靜空曠,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變遷無常。
這一年,李承乾做出了決定——今年停辦元日大典。
在這個本應弘揚國威,接受萬國來朝的節日里,他卻選擇了避開喧囂,早早地帶著蘇芷和璟儀前往幽庭居住。
他希望能在這片寧靜之地尋得內心的安寧,同時,他還貼心地將蘇芷的家人一并接來,在這歲末寒冬之際,讓親情的溫暖驅散心頭的陰霾,慰藉彼此的心靈。
李世民,這位曾經主宰大唐乾坤的帝王,如今雖已步入人生的暮年,但他對魏征的牽掛卻從未減少。
幾乎每日,他都會在散步之時,不由自主地路過魏征的宅子,每一次駐足凝望,眼中都飽含著復雜的情感。
他同時也關心著裴靈萱的生活狀態,更是在懷念與魏征共事的往昔歲月,那些一起為大唐的繁榮而殫精竭慮的日子。
房玄齡的妻子盧淼雨,時常前往看望裴靈萱。
在她的陪伴下,裴靈萱那因摯愛離去而陷入悲痛的情緒,總算是暫時穩住了,不再如最初那般令人揪心。
自魏征離世后,房玄齡的精神狀態便如同逐漸西沉的夕陽,愈發昏沉黯淡。
大多數日子里,當溫暖的陽光灑在庭院之中,盧氏便會小心翼翼地推著坐在輪椅上的他出來曬太陽。
陽光輕柔地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一幅略帶凄涼的畫面。
與房玄齡相似,李靖的身體狀況也不容樂觀。
這位曾經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將軍,如今也被歲月消磨得失去了往日的雄風。
今年一過,李靖便將年滿七十七歲高齡,對于一位經歷了無數戰火洗禮的將領而言,能在這亂世之中安享如此高壽,已然是極為罕見的。
即使是普通百姓,能活到這般歲數,也足以成為鄰里間傳頌的佳話,令人心生敬佩。
房玄齡也是如此,過了年便要迎來六十九歲的生辰,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也在他的身上留下了衰老的痕跡。
李承乾自魏征撒手人寰的那一刻起,便將這些大唐的開國元老們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這些老臣們是大唐得以建立并繁榮昌盛的基石,他們的經驗與智慧是大唐無比珍貴的財富。
正因如此,今年他特意提早了半個月來到咸陽,只為能多些時間陪伴這些昔日的功臣們,看看他們的生活狀況,給予他們一些來自皇帝的關懷。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交替,生老病死,本就是世間萬物無法逃脫的宿命。
李承乾從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便清楚地知道,終有一天,這些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元勛們,都會如同秋葉般,一片接著一片地凋零逝去。
他雖貴為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卻也無力與無情的歲月抗爭,無法阻止生命的消逝,就如同他無法讓高懸于天空的太陽停止運行一般。
舊人漸漸離去,新人必然會涌現出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李承乾卻始終是一個念舊情的人。
在他的心中,這些開國元老們不僅僅是臣子,更是帶著他一同走過風雨歷程的長輩。
倘若有一天,大唐的再也看不到這些熟悉的面容,聽不到他們的聲音,那大唐,似乎就會失去某種獨特的韻味,不再是他理想中那個充滿激情與熱血的大唐了。
這一日,寒風凜冽,吹起地上的積雪。
張顯懷和秦如召手提陛下精心準備的禮品,神色恭敬地跟隨著李承乾,一同前往養老院拜訪那些為大唐奉獻了一生的功臣們。
一路上,李承乾的心情頗為沉重,他既期待著與老臣們的相見,又擔心看到他們衰老虛弱的模樣。
當他們來到程咬金、尉遲敬德、李勣等人的居所時,看到幾位老將的精神狀態還算不錯,依舊能夠暢快地吃喝,甚至還饒有興致地去享受洗腳之樂,李承乾的心中不禁稍感寬慰。
李世民的身體狀況也還算硬朗,盡管魏征的離去讓他的情緒低落了一陣子,但好在還有孫子孫女在身邊承歡膝下,為他的生活增添了幾分歡樂,讓他在這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親情的慰藉。
李承乾心中最為擔憂的,還是房玄齡和李靖。
尤其是李靖,自西域征戰歸來后的這短短一年時間里,仿佛被歲月狠狠地抽走了精氣神,衰老的速度令人心驚。
往昔那挺拔的身姿如今已變得佝僂,曾經銳利的眼神也變得黯淡無光,已然憔悴得不成樣子。
房玄齡也是如此,往昔的睿智,如今也已被歲月消磨殆盡,只留下一副虛弱的身軀和一顆疲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