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年后
三年后,武昌。
那巍峨矗立的抱月樓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與那專門接待文人墨客的聽風(fēng)樓截然不同,抱月樓乃是專門用以接待江湖中各類人士的所在。
聽聞抱月樓的背后勢力極為深厚,以至于無人膽敢在此處滋事生非。
曾經(jīng)有那不信邪的家伙,妄圖在此鬧事,結(jié)果卻被無情地打斷手腳,像垃圾一般被丟棄到了大街之上。
長此以往,這里已然成為了江湖中人暫時的安全庇護之所,同時也逐漸演變成了情報交流與買賣的重要場所。
只要你擁有足夠的錢財,哪怕是皇帝今日所穿褲子的顏色這種細微之事都能夠打探得一清二楚。
在二樓的一個包廂之中,經(jīng)過易容的心遠等四人圍坐在一張桌子旁,而后他們開啟了心靈感應(yīng),將這三年來各自的經(jīng)歷一同進行了共享。
此刻,包廂內(nèi)靜謐無聲,只有那冥冥之中的思緒在流轉(zhuǎn),那過往的種種畫面仿佛在空氣中緩緩浮現(xiàn),如同一幅幅神秘而又生動的畫卷,承載著他們這三年間的酸甜苦辣與悲歡離合。
三年前,心遠他們在歷經(jīng)艱難困苦后終于創(chuàng)功成功,而后又經(jīng)過一番精心打磨與錘煉,已然基本趨于成熟。
于是,他們便決定出山,踏入這波譎云詭的江湖。
恰在此時,怒蛟島大戰(zhàn)轟然爆發(fā)。
于是 02 所扮演的谷神通毅然前去展露身手,打響名號。
憑借著赤尊信對 02 功法特性的不熟悉,02 成功地擊敗了赤尊信。
然而,實際上倘若赤尊信能夠再多支撐一些時間,對 02 的功法有所熟悉的話,02 未必就能夠戰(zhàn)勝赤尊信,只能說赤尊信在這方面吃了不了解的虧。
在這之后,02 趁機將“西城之主,東島之王,金剛怒目,黑天不祥”這一威震江湖的名號,通過怒蛟幫廣泛傳播了出去。
那名號如同劃破夜空的璀璨星辰,閃耀著令人敬畏的光芒,也預(yù)示著一個全新的江湖傳奇就此拉開了帷幕。
心遠他們亦紛紛以各自的馬甲開始在這風(fēng)起云涌的江湖之中嶄露頭角。
在這三年間,心遠化身為萬歸藏,于廣袤的西域之地縱橫馳騁。
他憑借一手出神入化的周流六虛功,在西域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從而收獲了海量的聲望。
而后,他將這些聲望用以提升自身的悟性,持續(xù)不斷地對周流六虛功進行完善。
如今的周流六虛功已然趨于完美,性命雙修,達到了煉神反虛之境,也就是常人所說的大宗師之境。
以一種無屬性的真氣作為統(tǒng)御之基,八種不同屬性的真氣則為臣屬,更是以“能量守恒定律”作為堅實的理論基礎(chǔ),做到了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簡直堪稱人形的永動機,擁有著無盡的活力與威勢。
01則化身為大金剛神力的傳人陸漸,在遼闊的遼東地區(qū)肆意橫行。
他將那些尚未完全成長起來的遼東女真殺得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同樣地,他亦將所收獲的聲望用于提升悟性,將眾多外功融合成金剛?cè)啵浴皬姟⑷踝饔昧Α弊鳛槔碚撝危瑢⑼夤ν浦亮艘粋€極高的境界,以至于在宗師之下,無人能夠傷及他分毫,即便是神兵利器也無法攻破他的防御。
為了彌補攻擊手段的不足,他更是精心鉆研出一套剛猛至極、威力絕倫的“降龍十八掌”,從而在遼東之地成為無敵的存在。
02化身為谷神通,這三年來始終在波濤洶涌的東海行動。
他將那東海的倭寇盡數(shù)剿滅,一個不留。
而他所得的聲望同樣也是用來提升悟性,對磁力與引力的應(yīng)用進一步深化和細化,也成功抵達了煉神反虛之境。
他的天子望氣術(shù)在東海威名赫赫,那“東島之王”的名號可謂是實至名歸。
03則化身成了老陰比花鏡圓,悄悄地進行著黑天書的實驗。
他蹭著其他三人的悟性提升,借此也完善了黑天書。
“量子糾纏”這一深奧的理論在他手中被運用得爐火純青,他在實驗過程中致使了好幾個人的死亡,所幸的是這些人皆是罪大惡極之輩。
如今,他的劫奴乃是一個頗具分量的配角,正準(zhǔn)備在江湖之中一鳴驚人呢。而這些年,他一直藏頭露尾、隱匿身形,故而名聲并不顯著。
“以后就用各自的化名吧。”心遠道。
要扮演就要扮演像一點,稱呼上也不能馬鹿,一個人,收四分聲望,爽!
“龐斑已然給浪翻云下了戰(zhàn)書呢,聽聞本來他還想要給你下戰(zhàn)書的,只是因你行蹤飄忽不定,未能尋到你。”02,也就是谷神通對著心遠說道。
“哈哈哈哈,若不是為了等待劇情開啟,我都有心前去與龐斑一較高下了,瞧瞧他那所謂的綠帽大法厲害,還是我的周流六虛功更為高強。”心遠爽朗地笑道。
“估計會是他更為厲害一些,畢竟他比你可是多了幾十年的閱歷呢,我們?nèi)缃褚仓皇敲銖妼怂及偷挠洃浵戤吜T了,恐怕難以與那種歷經(jīng)了幾十年實踐磨礪的老家伙相媲美。”03,也就是花鏡圓頗為中肯地分析道。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的確如此,我們縱然理論上稍高一些,但在實踐方面確實還存在不足,總歸還是差了那么一點兒火候。”01,也就是陸漸老老實實地應(yīng)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