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李代桃僵
“前面就是祠堂了,兩位想要查閱的百江圖就在里面。
不過祠堂只有樊氏之人可以進入,還請兩位在此處稍等,容我將那百江圖取出。”
“那就勞煩樊兄了。”
祝卿安向青年拱了拱手,隨后和邱靈一起進入了側面的房間之中,在進入的剎那祝卿安手掌一翻,就將那懷中用于替換的筆童分身向著祠堂的方向擲出。
筆童的分身和本體雖然無法長距離移動,但是暫時的挪移還是勉強可以做到的。
只是一支筆無論是在天上飛,還是在地上跑都太過顯眼了一點,僅憑筆童的速度,估計要用幾個時辰才能將自己給移出樊家。
借著祝卿安給的力道,穿著黃褂子的筆童坐在那毛筆之上,徑直飛向了樊家的祠堂。
就見他用雙腳緊緊的夾住了身下的筆桿,手上則是抓著毛筆后間的掛繩,形似騎馬。
祝卿安的投技非常高超,筆童幾乎不需要怎么調整自己的方向,就被穩穩的投入了祠堂二樓的小窗口中。
“兩位,可需要筆墨和茶點。”
樊濤在祠堂入口處用清水清洗了雙手,隨后拿干凈的布匹擦干凈了手上的水漬,這才邁步進入那祠堂之中。
待得他向那守護祠堂的族內長輩說明了來意拿到了百江圖后,便快步去了祝卿安與邱靈兩人所在的小屋。
祝卿安雖然在樊濤進來之前就洗了一遍手,但是出于禮貌,還是在對方進來之后再次清洗了一次。
當邱靈跟在祝卿安后面清洗完手掌之后,祝卿安這才小心的打開了這百江圖。
“多謝樊兄的好意,不過閱覽墨寶還是不吃東西了,免得污了這墨寶。
筆墨的話還勞煩樊兄幫忙準備一二。”
這百江圖是當年樊一大夫治水之后所著,天下一共有三份,一份在皇宮之中,一份在太學內,剩下一份就是樊家中的這份。
不過此圖雖然貴重,但畢竟是專業性較強的圖畫,并非可以供學子佳人吟詩作對的尋常墨寶。
再加上此物頗為貴重,想要借閱的人大都有太學的關系,足以直接去太學查閱,不用結樊家這個人情。
沒有關系的人則大都接觸不到這卷墨寶,故而此物并沒有被借出來過幾次。
不多時樊濤就帶著幾個書童端來了筆墨紙硯,此時祝卿安正在核對著這圖上的地形和水系信息。
水隨地勢,同時水又可以改移地形,故而該圖雖然被稱為百江圖,但是實際上也包括山川河流的地勢走向。
祝卿安原本就是想要看看這圖的,這次也算是湊巧了。
“比我想的要小得多啊。”
祝卿安用手掌虛按那地圖上初云州的地方,這張圖上只有梁城,并沒有柏溪鎮的位置,但是祝卿安依然還是通過山川的走向大致判斷出來了柏溪鎮的具體位置。
少年看的很多書中都記載了對地形地勢的描寫,尤其是那些關于藥材產地的描繪更是如此。
不過那些書中大都沒有地圖注釋,即使有地圖,也只是頗為潦草的大致形狀,遠不及書冊之中草藥的圖畫精細傳神。
這也不難理解,精細的地圖是戰略信息,是受到管控的,著書之人大抵一輩子都見不到哪怕一張像樣的地圖。
自然也只能通過自己的大致印象來描述位置和地形關系了。
此刻見了這頗為精細的百江圖,祝卿安腦海之中那些關于位置和地勢的知識終于找到了一處具象化的枝干。
它們隨著祝卿安一點點掃視著這地圖上的標注與位置關系,也開始被逐漸歸類,修正,且在互相照應之間加深了印象。
樊濤在送進來筆墨紙硯之后就厚著臉皮待在了小屋之中。
屋中此時只有祝卿安在沉默的看著那面前的巨大地圖,邱靈掃了幾眼之后就退回到了座位上。
他家里面有類似的地圖,只是他家的那張更偏重城市的位置,這張圖上則是更偏重自然地勢的走向。
邱靈對照了一二后就放棄了這看的讓他感覺腦瓜子疼的圖,轉而去關注這處小室內那些被當做裝飾物的書籍了。
樊濤原先是站在祝卿安旁邊的,只是在同樣看的頭昏腦脹之后,就選擇去了邱靈的旁邊,和對方小聲地寒暄了起來。
直到一個時辰之后,祝卿安察覺到窗外筆童的到來后,這才收回了視線。
這張圖當真是一件意外之喜,這地圖上有太多信息可以與他之前的知識相互對應了。
祝卿安此刻發現自己很多之前或是百思不得其解,或是被各家不一而足的闡述搞得暈頭轉向的點都迎刃而解了。
“果然,還是不能閉門造車啊。”
祝卿安感嘆了一句,隨后快步來到了一側的桌案之前,將自己此刻的點子給記錄了下來。
等到幾人離開房間的時刻,祝卿安又走在了最后面,在無人注意的地方,祝卿安微微攤開手掌,隨后手中便多了一只毛筆。
等到樊濤帶著祝卿安來到樊家的內宅之中時,就見到一臉不情愿的樊家長孫站在那高高的院墻內。
此刻樊家的兩名習武的男子已經將家中的幼童聚集了起來。
樊家雖然有武道的路子,但是這幾代習武之人的天賦都有些差強人意,最強一人也只有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