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560
第五百五十一章
若是要說起這件事情, 那肯定不能從這封折子上的時間開始說起來。
最早的時間線要從大明第一次和這群佛郎機人交鋒開始,那就要推回到先帝還在位時的弘治癸丑年開始,當時大明為了區別東夷的倭寇, 還是稱他們為番夷的,當時這群人橫沖直撞沖到東莞守御千戶所的領地,當時的東莞守御千戶所千戶袁光率兵圍剿,在岑子澳與番夷相遇, 雖驅逐了番夷,但千戶袁光不幸中彈身亡, 朝廷還大肆表彰過。
自此之后中國沿海及船只不僅要受到倭寇的騷擾,還會時不時有番夷的攻擊,而且隨著明朝的水師一直處于下風, 這樣的侵擾越來越多。
最開始的轉機是江蕓在瓊山縣開了海貿,安撫了不少日本國的浪子,讓他們開始和大明交易,當然這些都是一開始無路可去的倭寇, 愿意被招安的,也有很大一批倭寇習慣了掠奪過日,故而還是在水面上游行, 時不時搶奪過路的商船。
但大明的水師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后來漳州的海貿正式通航,廣東作為大明目前設備人員裝備最完整的水軍, 開始肩負起三角區域的巡游, 又隨著弓箭和大炮的逐漸升級,這些年也和這些人打得有來有回。
本來大明百官對此事的態度就是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只要大明海域附近安全就可以了, 直到滿剌加被人占領,明朝海域上肉眼可見的番夷船只變多了。
最大的一次交鋒大概就是在陛下登基的第八年,佛郎機人歐華利率一支船隊到達珠江口沿岸,想要拜見大明君王,朝廷在一番爭論后,出人意料的是陛下和江蕓一力同意,這群番夷人這才能順利從漳州海貿司登陸,學習一月禮儀后趕赴京城。
這一行人雖然在京城沒淘到什么好處,但據后來廣東布政司說,他們在水面上與商人進行交易,賺的盆滿缽滿這才離開,至此,關于佛郎機的消息便銳減下來。
但當年還有一件不經意的小事,在內閣閣老江蕓的運作下悄無聲息地被通過了。
——兵部郎中徐經曾上折子請求重新恢復遠洋護航,保衛船只遠行。
此后,大家對此都不太關心,畢竟后面大明船只在經過滿剌加時并沒有被過多刁難,滿剌加距離大明雖然近,但到底不是大明的土地,所以百官便任由臥榻門口盤踞著一條蛇。
這次的消息算是第二次給這個王朝帶來佛郎機人的消息。
“佛蘭機人的貿易量這么大嗎?怎么還要圈一塊地?”梁儲不解。
“不論大不大,就是來做生意,我們已經開設了不少港口,廣東的海貿司即將投入使用,這么多地方還不夠他們做生意嗎?!睏钜磺逑乱庾R反駁道,“只怕所圖甚大?!?br />
楊廷和也緊跟著點頭:“他們已經占據了滿剌加,按理已經能中轉補給,為何還要在大明要一塊地,分明是狼子野心?!?br />
王鏊摸著胡子,反而提出別的想法:“就是占據了滿剌加,這才想著和大明做大宗生意,就像要在街面上開店,所以才想著要一塊地。”
梁儲看著折子,擰眉思考:“他這邊就是這么說的,說他們那邊的國家還有很多,他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有能力來到大明的國家,故而需求量極大,又因為要跨越這片海域,損耗也極好,所以這才需要一塊地休整?!?br />
他想了想看向其余人:“似乎,也有些道理?!?br />
“那是他們的事情,和我們有何干系?!睏钜磺謇淠f道。
“若是給了一塊地,到底還是在大明手中,拿回來不是很方便嘛?!蓖貊藦拇缶殖霭l,“我看過兩個海貿司的這兩年的貿易單,佛郎機確實貿易頻繁,今年南直隸受災,江西福建和河北清丈完成后要減免一年賦稅,雖說九邊貿易現在算是無憂了,但蒙古人能結多少銅錢白銀,這些佛郎機人能帶來源源不斷的白銀,正好可以充盈國庫,緩解目前的壓力?!?br />
朝野上下現在對這個事情大都不太在意,大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畢竟國庫需要大量的銀子來維持各地的開銷,現在有人送來銀子,也就是給一塊地方,和街上租店面一樣,瞧著也不是大問題。
楊一清沉默了,但臉色還是寫滿了不贊同。
楊廷和反而欲言欲止,臉色凝重。
“都是自己人,直說就是?!蓖貊苏f道。
“他們的白銀流入未必都是好事?!睏钔⒑驼f。
“有錢還不好嗎?”梁儲震驚。
楊廷和看向一直沒說話的江蕓蕓。
江蕓蕓抬眸,從袖中掏出幾本折子,眾人見怪不貴,已經各自接了過去。
“南邊物價飛漲?!苯|蕓直接說出結論。
楊廷和點頭:“本來銅錢就有不足量的問題,但大家認形制,只要重量少得不過分,基本上也都是睜一眼閉一眼,但其實百姓對此已經苦惱已久,現在不約而同,南直隸以南的沿海地方的百姓,自發開始用白銀交易買賣。”
江蕓蕓又從右邊的袖子掏出一本折子,遞給王鏊:“這是廣州惠州府知府遞上來的折子,講的就是這個問題,認為白銀流入太大了,導致兩廣地帶一應物品都水漲船高,長此以往定然是不利百姓的?!?br />
“這里面還說了,若是佛蘭機人掐住了海峽要道,我們白銀流入量就會瞬間緊縮,與此帶來的后果就是會有無數百姓家破人亡?!苯|蕓補充了一句。
“這……這個折子怎么去年沒見過啊?!泵o猶豫問道。
江蕓蕓微微一笑:“去年年底事情太多了?!?br />
是了,陛下不準養豬的事情鬧得太大了,兜兜轉轉,變成了寡婦子女可以從母性,又到各地知府知縣上折子對此事展開深入基層的辯論,反正就是是個人都要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