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咱家有糧了
八達嶺鄉國營糧店,房頂有顆五角星,中間是實木門和玻璃窗。
大門兩側貼著對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走進店門,正前方是高高的柜臺。
貨架上有粳米,秈米,糙米,小麥,黃豆,高粱等糧食,明碼標價。
粳米一角四分錢每斤,就是最常見的稻米。
“同志你好,我要二百三十斤粳米。”
王振華從兜里掏出238斤糧票,抽出八斤準備找人換襪子票,其余放在柜臺上。
“多,多少?”糧店售貨員仔細鑒定糧票,都是真的,便開口道,“同志,你的錢夠嗎?”
王振華掏出32元2角遞給她,剩下一塊多錢可以給家人們買襪子。
“你是工廠采購員?”售貨員看看王振華的衣服和草鞋,覺得不是。
“售貨員同志,這些票來自皮鞋廠。”王振華拿出皮鞋廠開的糧票證明。
董家旺拉著外甥走開兩步,小聲說道,“你買糙米,便宜,能多吃很久。”
糙米八分錢一斤。
稻谷脫殼后不精細加工,由米糠、胚和胚乳三大部分組成。
“我老娘吃了一輩子糠,我讓她吃幾天細糧,很合理吧?”王振華笑看大舅。
董家旺一愣,鼻子一酸,重重點頭。
王振華拍拍他的肩膀,走到柜臺前,“售貨員同志,還有問題嗎?”
“同志,你買的粳米太多,我去找領導匯報。”
女售貨員放下糧票和鈔票,轉身去后院辦公區。
“振華,不要買這么多,你家沒有放糧食的地方。”
董家旺又說,“老鼠會偷糧食,你先買五十斤,以后慢慢買。”
“大舅,家里有糧,心里不慌,我有分寸。”王振華說道。
如果明年不是一九五八年,他也不會一次性買這么多。
后世野史記載,現在一斤糧票買一斤粳米,明年只能買四兩粳米,三兩玉米,三兩紅薯。
這時,售貨員回到柜臺,“同志,領導同意大批賣米。”
“謝謝您。”王振華把糧票和錢遞給她。
售貨員清點完畢,馬上讓他填寫相關收據,安排工作人員稱重。
二百三十斤稻米裝滿兩個布袋,爺倆把稻米抬上雞公車,用破草席蓋住。
王振華很開心,迄今為止,已經囤積250斤稻米,還差450斤,就能囤積一年口糧。
時間和金錢,現在缺的還是時間和金錢。
看著車上的四雙些皮鞋,有些無語,沒想到買襪子還要票。
穿皮鞋不穿襪子,既傷腳又傷鞋。
“振華同志。”有人從后面拍他的肩膀。
王振華下意識回頭,笑道,“英杰同志,真巧。”
“并不巧!”韓英杰靠近王振華,從兜里掏出三張襪棉襪票。
“聽說廠里獎給你全家鞋,用得著這個嗎?”他笑道。
王振華明白了,這位是專程來糧站送票,可能是被那首“大頭皮鞋”歌曲折服。
“雪中送炭。”王振華掏出三斤糧票,看看左右,快速塞到他的口袋中。
韓英杰也把棉襪片塞給王振華,“時間緊急,只能買兩雙大人棉襪,兩雙兒童棉襪。”
“這就夠了,謝謝。”王振華誠心道謝。
“振華,能不能分享一下‘大頭皮鞋’的創作過程。”韓英杰小聲說道。
果然不出所料,果然是為了歌曲來的。
王振華笑道,“也沒什么創作過程,以前看見有人穿皮鞋,突然就有了靈感。”
“可惜!”韓英杰苦笑,伸手跟王振華握手,“振華同志,改天再見。”
兩人就此分別,王振華掏出三張棉襪票。
黃紙黑字,延慶縣棉襪票,成人棉襪一雙或兒童棉襪兩雙,有效期是整個1957年。
王振華轉身走進供銷社,買四雙黑色棉襪。
爺倆輪著推著雞公車,一路回到小王村,董家旺擔驚受怕整整一路,擔心有人搶糧食。
回到家,董家旺卸掉兩袋大米,推著雞公車急匆匆回家。
“娘,大舅剛才穿著新皮鞋。”王振東一臉羨慕。
董秋蘭不在意,哆嗦著手解開口袋,看著白花花的大米,胸脯劇烈起伏。
“娘,你先別激動。”王振華趕緊摟著她的肩膀,接下來還有更激動的禮物。
“沒大沒小。”董秋蘭打開他的手,不習慣長子跟他太親密。
畢竟不是有血緣關系的母子。
“二百三十斤大米,足夠咱家吃四個月,開心吧?”王振華笑道。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