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入侵
第130章 入侵
在16世紀中葉,布隆迪已建立王國。以放牧為生的圖西人到此對當地胡圖人農民建立了他們的統治。
17世紀中葉,布隆迪王國開始向外擴張,到19世紀上半期,國王恩塔爾·魯加安巴統一了布隆迪大部分地區,并占領了今盧旺達南部與坦桑尼亞西部的一些地區。但是這個王國未能建立中央集權的統治制度,長期處于分散割據狀態。
布隆迪中西部以高原地形為主,和東非殖民地之間的地形基本上是一馬平川。
負責防守布隆迪王國的主要是東非駐守索倫湖區的軍隊和民兵,即大湖到索倫湖防線的西段。
為了更加靈活的指揮前線,東非殖民地政府在卡桑達(地名)設立了西北戰時指揮部。
亞爾曼親自坐鎮此地,處理前線事務,根據事先的情報分析,亞爾曼決定先拿布隆迪和卡拉維兩國開刀。
布隆迪王國力量分散,諸侯和軍閥眾多,而卡拉維王國地小人少,尤其在之前的“整肅”運動中,受到的沖擊最大,所以處在半死不活的狀態。
兩個王國都受到了重創,而且由于之前東班圖人諸部的沖擊,變得更加分裂。
所以亞爾曼認為,可以同時拿下這兩個國家,東非軍隊的主力也被亞爾曼一分為二,分別負責兩國內的戰斗任務,兩支主力軍隊最后在伊加拉王國和盧旺達王國邊境匯合。
……
1868年5月3日。
東非殖民地入侵布隆迪王國和卡拉維王國,沒有宣戰,東非軍隊直接越過了臨時邊界。
起初,東非士兵還想著有大戰爆發,因為這次東非殖民地的動員是空前的,加上域外作戰,所以應該是場硬仗。
但現實和東非政府預想的不一樣,在布隆迪和卡拉維王國南部,東非軍隊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甚至是人影都很難見到。
侵略無外乎殺燒搶掠四個字,但東非軍隊在兩國境內面臨著搶無可搶的境地,殺也要有人抵抗才行,而掠奪人口,那不是東非政府的目標,驅趕土著人口才是東非的既定政策。
上次“整肅”運動效果太好,以至于整個布隆迪和卡拉維南部,東非軍隊猶如無人之境。
三天時間,西線的東非軍隊就推進了一百多公里,一路上土著非常少,村莊被廢棄,反而在密林,郊野有許多逃避戰火的土著。
遇到東非軍隊,算這些土著倒霉,這些土著里有之前被東非被驅趕的東班圖人,在看到東非軍隊后,立刻就跑路了。
而布隆迪王國的土著那是沒見過東非軍隊的威力,還傻愣愣的留在當地,就挨了東非軍隊的鐵拳。
哪怕是民兵也能憑借武器上的優勢對土著形成碾壓,被一陣射擊后的土著反應過來,才開始驚慌失措的向北逃離。
布隆迪和卡拉維王國的土著,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有見過黑人以外的其他種族,更不要說槍械這種熱武器。
西北地區活躍的阿拉伯人和一些歐洲探險家倒是有可能攜帶一些先進的武器,但其根本上打交道的群體還是非洲土著王國的王公貴族,比如阿拉伯人,即便是參與奴隸貿易也會選擇和土著勢力合作,一般不會親自下場,尤其是這么深的內陸地區。
而歐洲的探險家,其實在這個時代并不是什么好東西,其大多由歐洲的資本家和貴族所資助,可以說是侵略者的偵察隊,他們想獲得非洲的一手資料自然也是和非洲的酋長,國王等交流。
雖然說一路上戰果微乎其微,東非軍隊也不是什么都沒有做,就比如焚燒廢棄的村莊,整個東非控制區內一時之間狼煙四起。
主要是土著實在是沒有什么好東西,加上之前戰亂土地拋荒,連糧食這種有價值的物產也沒有生產,那些瓶瓶罐罐東非士兵也看不上,干脆一把火點了,還能預防一下瘟疫滋生,誰也不知道這些村莊之前經歷過什么,到底干不干凈。
布瓊布拉(坦噶尼喀湖北部城市)。
“唉,還以為這么興師動眾,肯定會遇到大規模戰事,結果這土著王國,在我看來還不如東非草原上的部落呢!這么多天就遇到幾個鳥人。”海生·李和戰友吐槽道。
“這不正好嗎!你就那么想打仗,現在每天趕趕路,放放火,遇到土著開兩槍,這么舒服的日子你不過,非要和土著拼死拼活?”約翰·張對著老李說道。
“拼死拼活?我看只有他死我活,憑著手里的這把槍,俺老李就沒慫過,哪次不是輕松解決對方。”海生·李自豪的摸著手中的槍支說道。
“那是你沒遇到狠茬子,這土著拿的都是啥武器,俺屋里的鐵锨都比那土著的長槍(矛)強。”約翰·張說道。
“這不是他們沒有么?他們要是也有火槍,那我自然要掂量掂量,誰讓他們沒有這家伙事。”老李說道。
“也就欺負土著落后,清國不也是這樣被洋人欺負的?”約翰·張說道。
“嗨,別和我提什么清國,那從上到下,皇帝老兒和地方的地主老財,沒一個好玩意,當年投胎過去絕對是上輩子造的孽,這兜兜轉轉還不如直接生在德意志呢!”老李講到。
“呵,這個時代生在德意志也未必有多好,伱看咱們隊里的那幫奧匈移民,之前過的不也是苦日子,也就比遠東強點。”約翰·張說道。
“話不能這么說,人家窮是窮,腰板硬啊!背后有德意志和奧匈撐腰,說話比咱硬氣。”老李反駁道。
“怕啥,咱現在也是德意志人,聽回遠東招人的人說,穿著這身,在遠東咱也是個人了,那些個地主老財,鎮長縣長,看了也要以禮相迎。”約翰·張說道。
“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