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電影勞工(今天四更)
第703章 電影勞工(今天四更)
在上海大木橋路,有一座上影新村。
顧名思義,是上影廠蓋的住宅區(qū),400多戶,50平米二居室標(biāo)準(zhǔn)戶型,這手筆比北影廠闊氣多了。
歷史上,龔雪拿了金雞百花雙影后,就在這里分到了一套帶抽水馬桶的房子。現(xiàn)如今,她在京城好好的,除了一部《廬山戀》對上影廠也沒引起什么蝴蝶效應(yīng)。
張瑜依舊是上影廠力捧的頭號金花,她已經(jīng)結(jié)婚了,丈夫叫張健亞。
倆人在新房里剛剛吵完架。
因為張瑜想效仿陳沖出國留學(xué)、闖蕩好萊塢,當(dāng)丈夫的當(dāng)然不同意了。
“你先別管我出不出國……”
“我怎么能不管呢!”
“這事今天先不談好不好,你不要打岔。我問你,廠里與東方公司合作拍五部美國片,你到底去不去?”張瑜問。
“我不去!”
“我已經(jīng)向領(lǐng)導(dǎo)推薦你了,你必須給我去!”
“誰叫你自作主張的?你也不看看那都是什么破片子?妖魔鬼怪,血腥暴力,毫無格調(diào),廠里人人避之不及,你還讓我去?”
“你懂什么?你們每天有15港幣的補貼,包食宿,還能在香港工作,拍的是美國片,這是多好的機會!”
“那你怎么不去演?”
“我是要闖蕩好萊塢的,那幾部片直接發(fā)行錄像帶,我才不去演!”
80年代出國熱中,文藝界是主力軍。張瑜沒了《廬山戀》,卻還是知名演員,也想出去——她出國后與大部分人一樣,很快與丈夫離婚,給人做保姆、當(dāng)家教,混了十來年又回國發(fā)展了。
這個家庭女強男弱,張健亞拗不過她,只得答應(yīng)看看。
兩口子出了門,在同事鄰居面前又是恩恩愛愛,騎著自行車趕到了漕溪北路的上影廠。張瑜帶他去見領(lǐng)導(dǎo),把事情敲定。
張健亞一臉郁悶。
他原本是上影廠的演員,78年考進了北電,與張藝某、陳楷歌是同學(xué),畢業(yè)后又回到了上影廠做導(dǎo)演助理。后來也有些成績,代表作《三毛從軍記》《愛情呼叫轉(zhuǎn)移》。
上影廠每年有十幾部電影指標(biāo)。
但可以做導(dǎo)演的有六七十人,根本不夠分,張健亞才30多歲,40歲能獨立執(zhí)導(dǎo)就不錯了。他特羨慕幾個同學(xué)陳楷歌拍了《黃土地》,張藝某哥幾個跟著東廠混,一部接著一部。
“小張?”
“哎,老劉!”
一個40多歲的攝影師湊過來,遞了一根煙,小聲問:“你答應(yīng)了?”
“啊?哦,答應(yīng)了!”
張健亞一愣,才反應(yīng)過來問的是啥。老劉聞言一喜,道:“好,下午你來小會議室,我?guī)愀蠹乙娨娒妫院缶褪亲约喝肆恕!?br />
“不就去香港拍戲么,怎么還弄的跟小團體似的?”
“這叫什么話?大家一起去香港工作,人生地不熟,互相熟悉熟悉也好有個照應(yīng)。”
“哦,這倒是。”
“明白就好下午兩點準(zhǔn)時來啊!”
老劉閃了。張健亞撓撓頭,不太想去,但琢磨琢磨還是去瞅瞅。
……
眨眼下午兩點鐘。
張健亞到了小會議室,嚇一跳,里面幾十個人。
老劉熱心介紹,他粗略一看,全是30-40歲的職工。有做美術(shù)的,做錄音的,做剪輯的,做燈光的……無論什么崗位,都是助理或者副手。
換句話說,在廠里能正經(jīng)拍戲的,都不想去香港。
“小張!來來,給你故事梗概,比前幾版都要詳細點。”
老劉拿了幾頁紙給他,還是手抄版。
這事整的挺神秘,只知道要拍五部戲,至今沒看過完整劇本,據(jù)說是尺度太大,怕被當(dāng)成“精神污染的文章”流傳出去。
“我打聽到一個消息,過幾天那位陳奇同志會來上影廠,估計我們?nèi)ハ愀鄣娜兆右部炝恕?br />
這五部戲人家瞧不上,只有我們愿意做,但自己不能這么想,我們是去創(chuàng)匯的,掙的是港幣,也叫為廠爭光……”
老劉顯然是發(fā)起人,巴拉巴拉的PUA大家。
張健亞一邊聽,一邊看故事梗概,確實比之前了解的要詳細一點,簡直觸目驚心。
比如《小甜心》,里面有勾引成年人得描寫。
咝!
張健亞連忙合上,覺得自己下一秒就被抓起來游街。
不過他知道,《小甜心》講的是一個小女孩為姐妹報仇,在一棟房子里設(shè)置機關(guān),以自己為誘餌,把幾個老變態(tài)全部干掉的故事。
主題偏偏還挺伸張正義,只是正義的尺度大了點。
“小張!”
“哎!”
老劉忽然點了他的名,道:“你是科班出身,說不定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