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改變
第1358章 改變
樞機府的定位是大隋最高的軍事機構,與三省平級,直屬皇帝管轄,只對皇帝負責,事實上的形成了軍政分離。
其辦公地點,自然也設在了皇城之中,單獨有一個大院子給樞機府,方便及時的跟皇帝匯報兵事。
楊廣只是設置了高級的樞機府官員,比如大帥、副帥,還有其他十六衛的大將軍,以及其他選派過來的一堆大將軍,但卻沒有設置好下邊的附屬部門,也沒有厘定各個大將軍的職責。
意思很簡單,就是這么多掌權的人,怎么安排讓王言自己研究,當然過后肯定還是要跟楊廣詳細匯報,并闡明思想的。
在大朝會的第二天,王言正式就任樞機府天下兵馬大元帥,開始在楊廣的授意下,對大隋的軍隊進行改革。
正如王言先前同史萬歲說的那般,他早有腹案。
在樞機府下設軍略堂,是整個樞機府的辦事機構。
設講武堂,進行各級軍官的培訓,同時也招募寒門士子,在軍中進行識字教育,制定訓練計劃等等。
設武備堂,司職兵器研究,武庫統籌管理,戰船督造等等。
設轉運堂,司職后勤糧草、武備集中調度,相當于運輸部隊。
設軍紀堂,司職軍紀、監督與執法,戰時督戰。
設考功堂,司職戰功核定,戰后撫恤,晉升考功,軍隊福利等等。
設山海堂,司職進行所有區域的山川地理的勘測繪圖等工作,并進行相關的軍事研究,確定各處的緊要戰略位置等等,還有軍情等相關事務。
堂官都由各種的大將軍擔任,王言親領軍略堂,史萬歲為左帥,領軍紀、考功、山海三堂事務,賀若弼為右帥,領講武、武備、轉運三堂事務。
在六堂之下,還有其他的各種細分的職能部門,比如講武堂的學校、圖書館等,武備堂的刀劍、弓弩、戰船,轉運堂的押送糧草、路橋部隊等等,山海堂的繪圖、軍情等等,細分職責,具體執行。
這是一套最高管理的班子,山海、考功、軍紀、轉運、講武堂,更是要垂直設立到地方上。
眼下大隋平安無事,所以全軍大比武,篩選人才充到這些衙門中任職,也是對大隋軍隊戰斗力的一次摸底。
至于楊廣原本改革的十六衛,王言沒有進行調整。畢竟原本的領導正為了這個改革而高興呢,他反手給人家又改了去,楊廣能高興就怪了。
他是進一步明確了地方軍隊的數量。
眼下大隋192個郡,1284個縣,這是包括了新得到的草原之地在內。他規定,一個縣要有一個百人隊,郡的治所則是要有一支千人的部隊。
如此兩相一加,天下便有了三十二萬的職業部隊,維持地方穩定。同時規定,所有地方的士兵,都是異地當兵,最少得是不同的郡才行。
水軍改名海軍,擴張到了六萬人的編制,拆分成三路,一路駐東萊,一路駐江都,一路駐建安,更大規模的轄制海上,打擊走私。
同時海軍的擴大,也標志著大隋將要在海貿上有更大投入與收獲,外面金山銀山,全是各種的資源,弄回來就是賺。養海軍的消耗,海軍自己出去弄東西回來就賺到了,海軍士兵都是吃香喝辣的。
這一次王言主持的改革,主要是加強了對于海軍的監管。以往沒有擴張,也是這方面的顧慮,海軍太自由了,限制不住。
眼下將海軍分成了三部,又加派了軍紀、考功等監管,算是有了相應的制衡。三支隊伍,不可能全部背叛,留存一支部隊,甚至留存一艘船以及幾百海軍士兵,大隋都能快速的重建海軍,滿世界的去追殺叛逃的海軍隊伍,大隋有這個實力。
至于規模相當龐大的邊軍隊伍,沒有輕動,還是維持著原本的狀態,不過執法、考功等等的部門也派了過去,利用每一年的考功、督查等等事情,逐步的對邊軍進行清理,緩慢的將敗壞軍紀的人都給弄下去。
屬于是鈍刀子割肉,不會招惹來邊軍集體的對抗,和平的完成邊軍隊伍的純潔工作。
整體的軍隊就是這幾大塊,此外還有一個府兵農閑時候的訓練工作,這也是講武堂的活,落實到地方上,是每個縣的百將的活。
另一方面,王言也將地方部隊負責維穩的作用發揮了出來,所有的地方部隊都有維護地方治安的職責。也就是說,各種的犯罪問題,地方部隊只管抓就是了,抓的過程中有抵抗,只管殺就是了。
而郡一級的部隊,更是保境安民的主力。他們的職責與縣一級的相同,在全郡范圍內作業。同時有權力征調縣一級的部隊,以及臨時征調在冊的民兵,發動對境內的一些反抗勢力的打擊。比如各地嘯聚山林的違法犯罪團伙,比如跟這些山匪、水匪有牽連的地方大戶。
這一安排,當然是越權了,因為搶奪了地方官的執法權,誰是犯罪分子不是由縣官定義的,而是由地方軍隊自由定義的。
這個舉措自然遭到了反對,又是一大堆的請殺王言之聲,百官堅決不同意這個方案的推行。
于是王言退而求其次,表示在地方上,各地的縣官可以請求地方部隊的協助。同時地方部隊,在巡邏的過程中,如遇到犯罪的人,可以自由執法。
同時王言也跟楊廣解釋了一下緣由,本來就支持的楊廣,繼續支持,百官勉強能接受這個結果,于是此一項權力得以確立。
在古代,交通不暢,地方大戶根深蒂固,其實給誰權力都是一樣的。最終也都是地方大戶協作的,所謂的哪一方坐大,不如說是哪一方跟地方大戶牽扯的深,大家沆瀣一氣,地方大戶愿意配合罷了。
畢竟縣官都是流官,過去呆幾年就走,怎么也干不過地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