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的裝機對象
第866章 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的裝機對象
這一次,常浩南和欒文杰都被丁高恒狂野的思路給鎮住了。
只能說不愧是參與過兩彈一星研發的老前輩,在長遠規劃這塊屬實是有點東西的。
常浩南在剛重生獲得系統那會,倒是也考慮過太空探索之類的事情,不過當時的思路無非是登陸月球登陸火星,或者建立外太空軌道空間站之類的。
甚至后來也設想過搞深空探測,找到可以降落的星球之后,再利用量子隱形傳態一類的技術傳送設備、物質乃至生物過去。
但是,在外太空種地這種在科幻當中透露著些許樸素的想法……
確實是沒有過。
“那就要取決于外星球的具體情況了。”
常浩南認真地思索了半晌,然后開口道:
“像是火星那種情況比較穩定,而且地表主體是砂石的,不能說完全沒有希望……但像是一些環境比較惡劣,甚至是固態或者氣態的行星……那肯定是沒指望,而且這里還涉及到植物不是有土壤就能生長,還需要水和氧氣……”
“不過話說回來,或許一些苔蘚或者真菌之類的東西也不是沒有生存的可能性?”
他剛開始也只是隨便一說,但是到后面竟然還真就頭頭是道地分析了起來。
而旁邊的欒文杰竟然也搖了搖頭,有板有眼地說道:
“可能性很小,雖然確實也存在一些厭氧的植物或者微生物,但也不是無論什么情況都能存活,比如火星大氣里面氧含量還不到1%,二氧化碳有98%還多,就算真像目前廣泛猜測的那樣有一定量的液態水,但環境總歸還是太差了,最好還是能有一顆類地行星……”
常浩南眉頭微皺:
“都類地行星了,那大概率本身就有跟地球上成分相似的土壤,還費那事改造干什么……”
“嘶……好像也是……”
倆人一唱一和配合的天衣無縫,反倒把最早提出這個想法的丁高恒給搞得有點無奈:
“咳咳——”
輕咳兩聲之后,好歹算是把常浩南和欒文杰的注意力給重新吸引了過去:
“其實我就是隨便一想,你們沒必要這么當真……”
這會華夏還在為了實現第一次載人航天而努力,別說地外行星了,就連探月工程都還沒正式獲批立項呢,考慮登陸外星之后的事情,確實是早了點。
于是這個話題便告一段落。
不過。
盡管太空種地這件事本身還比較遙遠,但丁高恒剛剛的一番腦洞還是帶來了不少靈感。
“其實真要說的話……”
短暫的安靜之后,欒文杰首先打破沉默:
“相比于改造外星球,常總開發出來的技術似乎更適合探索外星球,至少可以讓我們從相對比較遠的距離上獲取到目標比較詳細的表面情況信息……”
常浩南并沒有開口,只是聽了聽欒文杰最開始描述的想法,然后便進入了自己的思考——
地外探測雖然相比于登陸地外行星更現實一點,但那也得先能前往深空才行。
平常人們在網絡或者書本雜志上看到的那些精美的外星照片,其實都是經過大量二次渲染的。
實際上像是哈勃望遠鏡之類近地空間設備觀測到的圖像,清晰度普遍相當糟糕,而且只有單一的光學通道,根本不足以提供進行深度分析的數據。
高維數據降維,首先你得有高維數據才行。
總之,這些都只能當做是個儲備起來的想法。
不過,常浩南剛剛卻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那天在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開會的時候,在他提出變沙為土這個構想之前,其實最先吸引到多數人注意力的,是那個將沙漠砂進行改性,然后部分取代河砂用于建筑材料的思路。
并且聽說現在也已經在做立項申請了。
當然,常浩南本人暫時沒有在建筑業大展拳腳的想法。
但如果推廣一下的話……
對月球或者火星表面的覆蓋物進行改性,讓其具備作為建筑材料的能力,顯然要比在那種地方種糧食種菜現實的多。
而要想驗證這條路的可行性,那第一步要做的,跟在地球上其實沒什么區別。
勘探、采樣、分析。
換句話說,就是得發射返回式探測器。
“說了這么多,不管咱們準備干什么,首先還是得去到外太空。”
趁著欒文杰說完一段的功夫,常浩南及時地插了進去:
“我記著欒局長之前有次開會的時候提過,航天局正在計劃搞探月工程?”
實際上他根本沒聽說過,只是依稀記著上一世的探月工程立項大概就是在最近幾年。
而欒文杰平時開過的會說過的話多得是,哪可能記得這種細節,只當是自己在某次內部會議過程中說起來過。
只不過,這次常浩南是和丁高恒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