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木材”
第280章 “木材”
贛南。
今年的春節(jié)氣氛濃烈了不少,因為當地農民的收入普遍增加了,海陸豐公司在當地雇員了近1.5萬名員工,加上附屬的英雄乳業(yè)也有幾千員工,這些人形成了一股龐大的消費力。
同時海陸豐公司在當地的采購、建設,也拉動了很多相關的企業(yè)和個體戶。
不過和壺城糖業(yè)的田輝文一樣,負責分公司管理工作近三年的孔克己,是少數沒有被公司調崗的管理層,他今年春節(jié)同樣留守分公司。
年初一期間,他通過視頻給老家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拜年,也發(fā)了幾千塊錢紅包。
然后他就將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年初二到年初五,他代表公司慰問了還留守崗位的員工,也代表江淼給大家發(fā)了過年紅包。
來到了位于贛南的紅都地區(qū),孔克己和當地的管理層、技術人員、員工見面。
海陸豐公司在紅都這邊的產業(yè),并不是制造業(yè)和農業(yè),而是科研產業(yè),分公司下轄的15個實驗室中,有8個設立在紅都地區(qū)。
海陸豐公司的實驗室,屬于雙重領導,后勤和技術產業(yè)化方面就是當地分公司在管理,而技術研發(fā)和技術人員的管理,則屬于科研事業(yè)部管理。
而海陸豐公司在各地的實驗室,其實通過編號就可以知道在哪個地區(qū)。
嶺南的實驗室開頭數字為1,贛省為2,漠南為3,瓊州為4,甘省為5。
其他地區(qū)的實驗室之類,也會根據進入的時間和規(guī)模,陸續(xù)進行編號。
206實驗室的所在地。
這是一個老工廠改造的實驗室,占地面積為150畝左右。
發(fā)了紅包,本想離開的孔克己被實驗室的技術組長石浩拉住:“孔經理,我們的項目有了一些成果,如果孔經理方便的話,我們可以去看一下。”
“成果?”孔克己看了一下時間,現在差不多是上午十一點半了,他點了點頭:“可以。”
在石浩的帶領下,一行人來到了被改造成為實驗室的廠房內。
這是一個生物實驗室。
準確一點,是大型真菌材料實驗室。
本來石浩還想帶他進去實驗室的核心區(qū),不過孔克己拒絕了,因為進入核心區(qū)需要穿防護服和進行全面消毒,實在是太麻煩了,他便讓石浩在實驗室外圍區(qū)域介紹一下情況就可以。
一間堆放材料的倉庫內。
里面堆積著各種各樣的“木材”。
“這些就是我們通過真菌培養(yǎng)技術,生產的半人造木材。”石浩拍了拍其中一塊木頭。
“各項指標呢?”孔克己并不關心技術如何實現,因為他非常有自知之明,自己并不是技術人員,沒有必要太深入了解技術是如何實現。
“我們一共進行了17次技術迭代,這是第一代…”石浩并不清楚孔克己心里面的想法,因此他仔細介紹了整個技術的研發(fā)歷程。
這個項目的技術原理,就是通過贛南地區(qū)豐富的竹材,將竹子進行快速脫水,然后壓破竹子的整體結構,將其變成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組成的竹纖維。
生產出干燥的竹纖維之后,將這些竹纖維放入特定的培養(yǎng)容器之中,再注入營養(yǎng)液和特定的真菌。
這些特定改造出來的真菌,已經失去了分解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的能力,而是只能吸收葡萄糖和乳酸之類的營養(yǎng)成分。
通過大約三個月的培育,這些真菌會將整個容器填滿,同時真菌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幾丁質,會和竹纖維牢牢結合在一起,將其變成一個有機整體。
初期石浩團隊一直沒有培育出合適的菌種,直到去年十一月份,他們培育的第17代菌種之中,出現了一種比較好的菌種。
該菌種既不會分解其他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又會合成大量纖維素、半纖維素和幾丁質,而且這種菌種產生的菌體還非常容易和其他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結合。
經過三個月的培養(yǎng),他們目前已經培養(yǎng)出幾十個人造木頭。
“這種人造木,通過滅活處理,再進行干燥之后,幾乎和普通木頭的性能差不多。”
孔克己看著眼前白色紋理的木頭,拿在手上掂量掂量:“挺輕的,密度不高吧?”
石浩點了點頭:“確實不高,比毛竹的密度還低一點,大概在每0.67克每立方厘米左右。”
另一個研究員解釋道:“本質上,我們的項目就是使用真菌菌體取代化學膠水,避免了合成木釋放甲醛和有害成分的弊端,同時還增強了人造木的整體強度、使用壽命。”
“這種木材如果泡水之類,會不會膨脹?”孔克己好奇地詢問道。
“如果長期泡水,肯定會出現膨脹,但如果是幾個小時的接觸,一般不會明顯膨脹,因為這種真菌被滅活之后,其菌體結構的孔洞已經固定下來,內部充滿了空氣。”石浩又補充道:
“我們還會進行蠟液浸注,注入椰子油蠟,從而提升人造木的抗水性,而且由于人造木存在大量細微的孔洞,這些孔洞被油蠟填滿后,不僅僅會產生疏水性,還會產生自潤性,不需要進行打蠟,只需要擦洗一遍,就可以形成明顯的蠟膜。”
一個研究員將一塊木頭遞過來:“孔經理,這就是注蠟之后的人造木。”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