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生物安全
個前提,那就是你必須知道這個基因代表的功能,這才是基因編輯技術的難點。”
董肝帝根據自己的理解說道:“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基因編輯技術就類似于一把槍,而如何讓這把槍射擊出來的子彈準確命中靶心,就成為了關鍵?!?br />
“差不多,就是這樣一個道理?!?br />
另一個主持人則開了一個新話題:“耿博士,對于現在越來越發達的基因技術,你認為基因編輯嬰兒技術未來有沒有可能大規模應用?”
對于這個話題,很多人都非常感興趣。
對于這方面,耿博士則顯得有些慎重,甚至是憂心忡忡:“目前技術上已經具備做基因編輯嬰兒的前置條件,但是這涉及到生物領域的科學倫理,我認為未來就算是要在人類身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也必須采用非常嚴格的管制,不然很容易引發災難性的后果?!?br />
何教授開玩笑道:“說不定在我們有生之年內,就可以看到新人類大戰自然人?!?br />
更加明白社會運行機制的趙教授,搖了搖頭嘆息道:“技術在發展,我們不使用,別人也會使用,這個局面很難控制呀!”
“這一點確實非常難以處理?!惫⒉┦可钣型?。
“這有點類似于《三體》的黑暗森林理論?!倍蔚垡荒樕钏嫉鼐従徴f道:“現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中,至少有十幾個國家都有相關的生物技術,而生物技術又涉及各方的醫療、糧食、生態、國防等領域,肯定不會輕易接受監督,這就形成了一個個盲區?!?br />
“在這種盲區之中,大家都會懷疑其他人是不是在暗中進行人類相關的基因編輯實驗,面對這種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同樣研究,除非那天世界實現大一統了,不然這個猜疑鏈是不會輕易解除的?!?br />
觀察動物網的言論,雖然有些刺耳。
但確實引發了很多人對于生物技術的擔憂,畢竟國內之前就出現過一起非法的人類胎兒基因編輯案件,那個研究者服刑出來之后,又在繼續從事人類基因編輯相關的研究,甚至在籌備新的基因實驗。
當然,別看網上聲音那么大。
其實現實中的討論并不激烈,主要是很多人并不關心這種事情。
互聯網有時候會放大這種討論,實際上全國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屬于沉默的大多數。
很多人看了一眼,就忘到腦后。
也有很多不懷好意的勢力,在暗中推波助瀾。
比如另一個有名科普博主的視頻之中,就極大渲染了轉基因、基因編輯、生物技術武器化之類的可能。
然而他的這種恐嚇式宣傳,卻帶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支持轉基因、基因編輯的人群,反而在快速增加。
因為很多人真的被嚇到了。
加上西方勢力向來在不做人這方面,那是遙遙領先的。
這讓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擔憂,如果西方勢力掌握了這些技術,會不會用來制造武器,或者針對賽里斯。
顯然答案是必然的。
因為前兩年國內AI技術爆發式發展的時候,西方很多互聯網企業悄悄將“不將AI技術應用在武器開發”的條款刪除了。
也就是說,現在西方勢力可能口頭說不能將生物技術武器化,但說不定過幾年,他們又是另一幅嘴臉了。
這種危機感,觸發了很多人的擔憂。
敵人掌握相關生物武器的擔憂,壓倒了對于生物技術帶來的其他負面影響。
顯然這是很多幕后勢力意料之外的結果,但是話已經說出去了,想收回去,卻基本沒有可能了。
人們總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慣性。
有時候要改變一個觀念,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不停的宣傳,而是等那些固執己見的老人死去。
就如同年年科普辟謠的食品安全,那些十幾年前的謠言,很多老人卻深信不疑,逢年過節都要給年輕人灌輸一遍。
比如海陸豐公司的新技術榴蓮。
一部分老人就是認為這些榴蓮充滿了科技與狠活,堅決不吃,又不允許家里的人吃。
其實海陸豐公司的榴蓮,比暹羅榴蓮更加安全,也更加新鮮,畢竟安全食品理念就是海陸豐公司的企業品牌。
可惜架不住很多人疑神疑鬼。
不過那些營銷號倒是不敢造謠海陸豐公司的榴蓮和其他產品,除非他們有真憑實據,不然分分鐘被海陸豐公司的法務送進去。
但是現實中,街頭巷尾的市井流言,肯定是沒有辦法消除的。
很多大媽大爺最喜歡聽這種話,而那些水果店、菜攤經營者則是最喜歡造謠的群體。
這簡直是一對臥龍鳳雛。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是菜攤和水果店比較吃熟客,這就有了造謠的繁殖土壤。
這些個體經營者通過造謠,抹黑其他經營者的產品,營造出我家產品最好,我家產品都是自己種的,或者都是好東西,別人家的產品都下了農藥、保鮮劑、激素。
而那些大爺大媽則最喜歡聽這種言論,然后去購買經營者的高價產品。
這和目前互聯網上,很大一部分帶貨主播的套路如出一轍。
統一的話術:就是別人家的東西不好,我家的東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