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定向(中杯)
代組培苗。
第三代木薯的方向就是高蛋白,江淼的目標是根莖蛋白質含量15%,枝葉蛋白質含量10%,而且要求其氨基酸類型比較全面。
第四代木薯同樣是高蛋白。
第五代木薯則偏向于淀粉類型和淀粉含量,目標是將其淀粉含量提高到35%左右,直鏈淀粉占比提高25%。
第六代木薯同樣是淀粉方向。
第七代木薯則偏向于增強枝葉。
平均每一代一個月。
木薯如果可以全株直接作為飼料使用,加上高蛋白的優點,可比大豆厲害得多。
畢竟目前比較高產的大豆,一畝才四百多公斤。
而木薯一畝兩千公斤起步,如果加上枝葉,那就是四千公斤起步。
兩者相差近十倍。
加上木薯耐貧瘠、耐干旱、耐洪澇、抗臺風、抗病蟲害,哪怕是種下去之后不管理,畝產也有上千公斤,加上枝條葉片,差不多有三千公斤左右。
要不然木薯就不會被稱為非洲的面包了。
非洲人的農業生產技術太差,加上絕大部分當地人沒有資金購買種子、化肥農藥,那些人口爆炸的非洲國家,現在都是靠木薯在支撐著。
江淼計劃之中,是打算通過套種的方式,在嶺南地區推廣木薯和大豆,木薯種完之后,接著種大豆。
大豆作為豆科,其根瘤含有豐富的氮元素,這可以在種植木薯過程中,減少氮肥的使用量,同時維持土地的肥力。
而他培育的木薯,生長周期為8個月,加上生長周期3個月出頭的大豆,剛好就是一年。
之所以要在嶺南搞飼料木薯和大豆套種,這主要是為了降低養殖產業的飼料成本。
只要知道運輸成本,就知道江淼這樣做的原因。
以國內為例。
公路運輸每噸每公里,最便宜是0.3元。
鐵路運輸每噸每公里,最便宜是0.15元。
水路運輸每噸每公里,最便宜時是0.015元。
如果海陸豐公司在漠南投資了大片大豆,假如要從漠南運輸到嶺南,運輸成本大概是多少錢?
拿筆一計算就知道。
漠南到秦島港的鐵路距離600公里,按最低價算,每噸90塊錢。
秦島港到羊城港,海路距離2200公里,同樣按最低價算,每噸33塊錢。
這就讓到岸價增加了近一百塊錢,而養殖場肯定是不可能集中布置在珠三角地區,其他內陸地區,又要加一筆公路運輸費用。
而偏偏嶺南地區的公路運輸成本,在全國各地是屬于偏高一檔的地區,每噸每公里在0.6元左右,如果運輸到100公里的另一個城市,就是60塊錢,500公里就是300塊錢。
困擾飼料成本的其中重要一個因素,就是交通運輸成本。
很多養殖場為什么喜歡從本地采購飼料和草料,還不是從外地運輸草料和飼料,有時候疊加運輸成本之后,就會變得不劃算。
同時也可以看出水運的巨大優勢。
為什么很多飼料和糧食遠渡重洋,價格仍然比國內便宜,這不僅僅是因為對方的生產成本低,還有海運成本低的原因。
反正南方沿海地區的飼料原材料,很多都是進口的,江淼搞自主替代,并不影響國內的布局產業,反而會增強國內的糧食和飼料安全。
而他研究甘蔗,也是基于相類似的目的。
目前國內的甘蔗品種普遍種植周期超過8~10個月,北方地區甚至需要12個月,這不利于土地的利用,畝產效益不高,會影響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畢竟種植一畝甘蔗,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就賺一千多塊錢,確實沒有什么動力。
如果可以壓縮生長周期,只要壓縮到7個月左右,就可以利用剩下的5個月翻地,搶種一茬大豆。
大豆可以補充土壤的氮元素,以江淼推出的大豆新品種,加上嶺南地區的氣候條件,輕輕松松就可以實現畝產300公斤。
就算是未來大豆收購價格不高,也不會低于每公斤3塊錢,300公斤就是900塊錢左右。
去掉成本,大概可以賺三四百塊錢。
就在江淼埋頭培育新品種農作物的時候。
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悄無聲息地溜走。
12月22日的冬至日。
正在吃著午餐的江淼,看到書雅和何幼薇一起走過來。
剛剛坐下來,何幼薇就有些迫不及待開口了:“江老師,我有一點事情要和您商量一下。”
“什么事情?”江淼停下筷子。
“還是我來說吧!”書雅接過話頭:“幼薇這些天一直在研究自己的基因,通過體細胞培育的實驗細胞,初步實現對6個關聯免疫系統的基因靶點進行干預,我對于基因治療技術沒有你熟悉,所以希望你可以出手查漏補缺。”
江淼看了一眼臉色有些蒼白的何幼薇,估計對方這些天一直在廢寢忘食的研究,他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