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和膠
但同樣的事要放在了她身上……
程映雪的思緒越跑越偏——嗯,那她指定得原地折那兒。
嘶~這么一想,她從前還真是低估了小虞道長啊。
小姑娘思索著禁不住又打量了虞修竹兩眼,那邊小道士翻夠了膠鍋,轉而將鐵鏟重新交遞給了墨工:“這鍋翻起來是不大容易,但還好,比貧道預料中的好翻一些。”
“可能是后面那膠液也都要化了的緣故。”
“哈哈哈,是,膠化盡了是會比要化不化那會翻起來輕松,不過虞道長,您也真是挺有學制墨的天賦的。”胖墨工大笑著點了點頭。
“——小人在墨坊工作了數載,這還真是頭一次見有人能這么快上手!”
“嗯……可能因為,這膠翻起來,跟我們平常在山里生活生火燒飯也差不多吧。”小道士赧笑著搓了搓后腦勺,“我們道士可不像蘇師妹他們那群山上修士們一樣能長期辟谷……道士還是得吃飯睡覺的。”
——并且吃的都是大鍋飯,一次做完全道觀上下的。
他們這些年齡和輩分小一點的弟子們需得輪番掌勺,不會做飯的,還會被師兄弟們帶著在旁邊學。
“喔喔,那種一次做幾十人份的大鍋土灶?那東西翻起來是跟這膠鍋差不多,就是沒這么黏。”胖墨工面上笑意盈盈,“所以當我們忙到分不開身的時候,镕膠處的,也會兼職給大家做兩頓午飯晚飯。”
“確實。”虞修竹頷首以示認同。
胖墨工見小姑娘快將那镕膠熬藥的地方給都逛透了,且這會子的天色尚早,不由提議說要帶著三人繼續朝后邊走走。
今日只掃了四只煙椀、篩了半瓦甕煙煤,并翻了三下膠鍋的小姑娘只覺意猶未盡,當即點頭應下了胖墨工的提議。
一行四人離了這熬膠用藥的小院,沒兩步便又拐進了那混合煙料與膠液的“搜煙處”。
程映雪看著那匾額上寫著的大字,又扭頭望了望他們來時的地方,禁不住搖頭晃腦地輕輕感慨一句:“胖先生,這兩處離得好近吶。”
——她記得那會從煙房到镕膠處,他們走了可有個小一刻呢。
不想這會來回竟只有幾步的路。
“那是自然,畢竟無論是膠液還是藥液,咱們都得趁熱將它傾倒進煙料里,與油煙混合嘛!”胖墨工含笑解釋,“不然咱好容易熬化了的膠,豈不是又要放硬啦?”
“也是哦,”想到了那膠液特點的小姑娘若有所思,“距離遠點的話,趕上夏天還好,但如果等到了冬天,山里降溫下了雪,那膠說不準就被凍上個一層半層的了。”
“嗯……那么一大盆子的膠,倒也不至于真被冬雪凍上。”胖墨工認真思索著糾正了姑娘話中的小小錯誤,“但被吹涼了指定是在所難免的。”
“——溫度不夠的膠和起來也比較麻煩,加上搜煙處里大概率也是不生明火的,還是近點方便。”
“那肯定。”程映雪點點腦袋,閑談間四人已先后跨過了門檻,“那胖先生,咱們制墨時膠和煙和藥的比例又都是什么樣的哇?”
“這個不大好說。”胖墨工晃頭,“不同種類的煙炱和不同種類的膠液,所需要搭配的比例都不大相同。”
“——您比方說,松煙質地偏輕,那就得多加些膠,不然和不住;油煙質地發沉一點,少放點膠也無妨。”
“再有,魚鰾膠粘性強,干透后軟硬適中,那依著煙炱配,稍多一點少一點的差異不太大;牛皮膠干了容易發硬,這就不適合放多——放多了,成品的墨就該磨不動了。”
“不過我們這個也有個大致的比例,”胖墨工說著對小姑娘擠擠眼睛,“一般一斤的凈煙配上四到六兩的膠液,另搭一至二兩的藥汁。”
“——咱們方氏墨坊內產出的大部分墨,是一斤凈煙配五兩左右的膠,另配上一兩半的藥。”
“一斤煙配五兩膠和一兩半的藥……”程映雪嘀咕著粗粗一算,少頃輕輕一拍兩手,“這么算來,我們制出來的墨里,還是煙炱放的最多呀。”
“當然了,您在家里和做饅頭包子的面,不也是面放得比水多?”胖墨工彎眼,“水多了面會成糊糊,膠多了,墨就好成膠團子啦!”
“嗯……是這個道理。”小姑娘若有所思,“那這樣講,和面時水少了會發硬,再少容易出現沒揉開的死面疙瘩——那制墨時膠少了會怎么樣?”
“煙煤是也會和不開,變成一坨一坨的嗎?藥汁呢?這東西加多加少,除了影響膠的粘性,還會有什么區別?”
“膠少了,墨會變得質地松散、不易成型。”胖墨工好脾氣地一一回答著程映雪的問題,“太多會讓墨硬成鎮紙。”
“至于藥汁,這個加少了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加多了則的確會影響到膠的粘性。”
“——那里面是水嘛,水會讓膠變稀的。”
“來,程姑娘,您看,那幾個墨工正在做著的就是搜煙。”胖墨工伸手指向廊下幾名正扯著白布、向凈白瓷盆內倒著膠液與藥汁的墨工。
“剛熬好的膠和藥里可能還殘有沒濾出去的藥渣,所以我們在和墨前還得讓它們先經一道細綿網子——”
“藥膠加完便開始要拌和煙膠了——這一步也得耗費不少體力,且那混了煙的膠,比熬膠那會還容易粘上盆底。”
“這就得用小刀鏟,鏟完捻進煙膠里繼續揉搓混合——這像和面一樣,很有意思,就是搜煙處的大家,手上好似就沒怎么白過。”
“嗯,就算之前是白的,一沾上煙膠也都得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