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物似無情卻有情
日子平淡而充實,李若風漸漸積聚了一些喜歡的老的小物件,她喜歡那些東西,空閑時看著它們,會想象那些發(fā)生在它們曾經(jīng)的主人身上的故事。
她特別喜歡收藏那些工藝精美的老簪花,和田玉的、翡翠的、瑪瑙的,想象著它們曾經(jīng)在什么樣的美人發(fā)上搖曳著風姿。
她也收藏戰(zhàn)國的青銅箭簇,雖然距今兩千多年,那種堅硬感和鋒利感仍然是實實在在的,還能想象著古代戰(zhàn)場上的激烈和殘酷。
青銅箭簇有一股溝渠淤泥的味道,她覺得那種味道很親切。
她喜歡的老物很多,但她只能買一些普品,因為普品價低,而每一件都經(jīng)過精心挑選。
越是接觸老物,越是驚嘆于古人的智慧與審美。
她收藏的東西雖是小件,可都是工藝精美的,無一不凝聚著古代工匠的心血與技藝。
她尤為喜歡那些以中草藥的花葉為圖案的飾品,枝葉柔美,輕巧如畫。
物似無情卻有情。
她看見網(wǎng)上有些賣家把古玉重新設計成飾物的,有的做得非常漂亮,她覺得或許她也可以嘗試一下。
以前她經(jīng)常用明清代的小瑪瑙帽花編繩,其實小玉件還可以設計成用金銀鑲嵌的飾物。
她試著就著原有的小玉件畫圖,畫成她想象的樣子,好像還不錯。
她初一的時候參加學校的美術比賽得了一等獎,雖然后來再沒怎么畫畫,但是她覺得還不算難。
她一直很喜歡工筆畫,偶爾也買本畫冊來看。
她喜歡中草藥的花,所以設計圖大多是按著那些柔美的花枝畫的,當下也還只是自己欣賞。
她花了大半天時間去看遍了全城區(qū)內(nèi)她所知道的玉器金銀店,她發(fā)現(xiàn),有的打金師傅可能是手工好,會有很多客戶在排隊等候。
后來她想起霞光路的市場邊上不久前新開了一間店,她便去看看。
店主是一個四十來歲的男人,姓詹,叫詹河,店面很小,玻璃柜里擺的大多是銀首飾,還有少量的翡翠首飾,詹河也是店里打金銀的師傅。
李若風看見他剛做好的一個紫砂壺蓋的銀繕修復,工藝堪稱完美。
詹河很健談,還教她怎樣識別銀質(zhì)。
老銀大都不純,和現(xiàn)代的銀質(zhì)或多或少有些差別的。
李若風問他能不能加工鑲嵌比較復雜的首飾,他說只要有圖就可以。
詹河給了她一張名片,還加了微信。
自此以后,李若風有空的話就時不時去他店里看他幫客戶打金,偶爾請他鑲嵌個簡單的戒指什么的。
她最初在網(wǎng)上看老物的時候,第一眼看見一對喜字銅鋪首就很喜歡,當時覺得價格有點高,而且圖片只有兩張還模糊,所以一直沒問價。
她記得小時候鄉(xiāng)下老房的大門也有一對鋪首,和兩扇大木門一樣涂上黑色的油漆,是葵花形的,開關時非常順暢。門鎖也是老式的,老銅的長鑰匙開起門來很有感覺。
直到幾年后的這天晚上,很晚了,關電腦前她又習慣性地看了一遍收藏的東西,發(fā)現(xiàn)那對銅鋪首價格降了一大截,于是馬上留言給賣家。
她以為賣家會第二天才回復,誰知道他馬上回了。
她說:“抱歉,妨礙你休息。”
賣家的態(tài)度特別好,她說了個價錢,賣家說:“特價的東西也議價啊?”
他說了個價,最后在兩個價位中間段成交。
三四天以后就收到了,不得不說,包裝很用心,這是她在網(wǎng)上買東西那么久以來包裝得最好、最仔細的一次。東西比她想象中的完整得多,好得多,對她來說沒有任何毛病。
有天,她在網(wǎng)上看了一個老的和田玉花,玉花表面有一道裂縫,而且價格實在不低,于是一直猶豫著沒買,直到過了很久才順帶買回來看。
她很少買有這樣大缺陷的,但是這個玉花工藝特別好,一眼看到實物的時候,玉花很黃,是很透明的那種黃。
她把玉花用牙刷加香皂洗了之后,因為擔心香皂的成分可能會殘留在裂縫里,于是拿個小瓷杯子倒了半杯山泉水把玉花泡著。
本來只想泡幾小時,但是那幾天太忙了忘記了這件事,一直泡了兩天。
第一天晚上她半夜睡覺前經(jīng)過無意中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水中的玉花異常皎潔,是那種很透明的潔白,她以為可能是光線的問題。
直到這天空閑把玉花從水中拿出一看,那種皎潔如月的感覺真是令她驚喜。
這個玉花玉質(zhì)和工藝都一流,等級應該極高。
而且這種冰白的老和田玉比較少見。
她在網(wǎng)上買了一只老銀手鐲回來,福建工的纏枝石榴花紋,鏨刻魚子地,工藝精湛,大圈口,內(nèi)徑6.2厘米,重近40克,幾乎是這類福建工老銀手鐲中所見最重的一個,磨損少,猜想不是做粗活的人家的用品。
銀手鐲剛買回來的時候暗沉沉的,她洗干凈以后讓李文健戴給她照相,之后他戴著玩他的玩具。
她喜歡這種經(jīng)過歲月氧化后的溫潤感和老熟感。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李文健戴了小半天,走過來對她說:“媽媽,銀鐲白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