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集權
“長文,天下大勢易也,為兄勸你一句,莫要再抱著你那世家天下的想法倒行逆施下去了?!?br />
司馬懿斜臥在榻上,隨手將一紙文書丟進了火盆之中。
“仲達兄此言差矣,人之所以為禍,概因不服王化不通教義,上無尊禮尚賢之念,下無倫常德行之思,世家之內雖偶有惡行之輩,但自幼皆讀圣人之訓,即便其惡行在外,德念亦發于內,只需些許教化便可正其行,彼時令其引導教化一方百姓方為正途。”
陳群端坐客位侃侃而談,全然不曾因司馬懿與自己的意見相左而產生絲毫怒意。
司馬懿聞言嗤笑一聲,道。
“我亦是精通儒學之人,同樣也是世家出身,怎么不知道這世家子弟有什么德發于內一說?師承父母、言傳身教爾,所謂仁德皆是人為后天灌輸而來,就像是如何打獵,皆是前輩用自身血肉于山川密林之中與猛獸廝殺搏斗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同理,無論是儒學還是道學,皆是如此,劉章有一句話說得妙,各家學說雖好,但也不過是前人憑借著智慧總結出來的經驗而已,傳于后世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少走彎路,而不是讓某些人拿來建立道統壓榨百姓用的!”
陳群搖了搖頭,道。
“仲達兄此言差矣,不立道統何以傳承先圣所學?無人供養,儒生何以為眾生傳道解惑?上下尊卑者,禮也,無禮者何以為教化?不過山中野獸爾?!?br />
司馬懿斜眼瞄了陳群一眼,冷笑道。
“上下尊卑便是禮?長文你認真的?呵呵……”
司馬懿支起了身子,給自己倒了杯酒,飲了一口才道。
“先圣孔夫子創下儒學,尊周朝公旦為元圣,并稱其為儒學奠基之人,而后便堂而皇之的將其制定的禮樂制度甚至是周易都一并歸入了儒門之中,這事兒爾等問過這位元圣的意見了嗎?問過了周文王的意見了嗎?”
“你!”
“我什么我?天下間的道理都是擺在那里的,孔夫子當年也尊周公旦為元圣,卻并未擅自將其所著學說擅自歸于自家,那是儒學的源頭,儒學也只是借鑒禮樂制度而形成的一門分支學說而已,更莫要說易經了,歸藏、連山、周易,那皆是我炎黃一脈先祖聞道后總結出來的用于治理萬民的經典,是所有炎黃血脈的瑰寶,豈能是你一家說占就占了去的!”
“況且……”
司馬懿掃了一眼臉色終于變得陰沉的陳群笑道。
“誰說這天下唯有靠著世家才能夠教化萬民治理天下的?在各地開設學館,讓所有百姓都可以聆聽圣人之言不就成了?”
“呵呵,說起來啊,這會不會才是列位先圣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呢?嗯?”
“你……你這是要斷我世家的根基……”
看著臉色蒼白的陳群開口,司馬懿冷冷一笑,道。
“我需要糾正你話中的兩個錯誤,第一,不是我司馬懿要斷世家的根基,而是我們要斷這世家的根基;第二,世家不是你的,也不是任何人的,想汝祖父年輕之時也不過只是個百里之才,概因其才學人品才終鑄成潁川陳家這等名門望族,然其后世子孫卻是忘其根本,當真讓人失望!”
司馬懿怒斥過后,看到門口的小廝正在躬身等候,不悅道。
“何事擾某會友?”
“回主公的話,有王命……”
小廝猶豫的看了看一旁陳群小心翼翼的說道。
司馬懿見狀擺了擺手,開口道。
“但說無妨?!?br />
“喏!魏公下旨,要重開中尉署,著主公不日上任?!?br />
司馬懿揮了揮手。
“知道了,你下去吧?!?br />
“喏!”
隨著小廝離去,司馬懿笑意盎然的看向陳群道。
“看來魏公已經想通了,我這把刀即日起便不再是權臣劉章的,而是魏公的,長文吶,為兄最后勸你一句,人可謀事,卻不可謀勢也,天地將變,莫要一意孤行撞到為兄的刀口之上!”
……
……
建安二十八年春。
新任魏王曹沖在治下重開中尉署,并擬任司馬懿為首任中尉,同時,周不疑則升任魏國尚書令一職。
中尉署以及因原尚書令劉巴病逝而被罷免的官員空缺,皆由青蓮學宮弟子匯同孝廉舉士出身的才俊考核同殿考核之后擇優者取用。
同時原雍州刺史賈詡升任太尉一職,坐鎮洛陽。
原許昌令鐘繇升任司空。
滿寵轉任大理寺卿。
華歆調任御史臺。
曹彰遷往益州任刺史。
……
一系列突然開啟的人事調動直接讓世家大族們閉上了嘴巴,曹操的確是走了,可曹沖作為其欽定的接班人現在看來,那也不是一個只會和稀泥的老好人。
當真不知道當初那幾句童謠是哪個龜孫子弄出來的,這哪里是往曹沖傷口上撒鹽?分明是往他手上遞刀子好吧?
至于攛掇一下讓曹沖把主要目標放到劉章身上?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