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迎刃而解
魯肅摸著下巴上的胡須,輕笑了起來……
……
數(shù)日之后,許儀滿臉愧疚的回到魯肅身邊,抱拳道。
“先生,小子無能,您要的兩千識文斷字之人并未找齊……”
“差多少?”
許儀在魯肅期待的目光中緩緩伸出四根手指……
“差四百嗎?雖然人數(shù)少了點兒,不過作為前期投入應(yīng)該也夠了……嗯?你那是什么眼神?”
魯肅看著目光躲閃的許儀,發(fā)出了疑惑的聲音,而后者則是緩緩搖了搖頭,道。
“小子只找到四十幾人……”
“呃……這昌黎郡周邊丁口也不算少,為何只有區(qū)區(qū)四十余人!”
許儀面對著魯肅的質(zhì)問,雙手一攤,道。
“非是小子不盡力,這昌黎郡勢力太過復(fù)雜了,名義上雖是大漢屬地,但漢庭衰微,遼東又割據(jù)一方,再加上胡夷混雜,但有些能力的早都避貨離開了,若非長水校尉修路,怕是就連這四十幾人都不好找……”
“嗯?修路……來時不是見路旁新建了許多村鎮(zhèn)嗎?可曾去尋過?”
“都仔細問過了,九成九都是些賣力氣的開拓之民,讀書的便是幫人抄寫書稿都比修路得錢糧多些,哪里會有多少讀書人……”
想了想,許儀又補充道。
“當(dāng)然了,若是先生不在乎年齡問題,小子還能請上數(shù)百人回來……”
“年齡?此話怎講?”
許儀撇了撇嘴,道。
“都是些年過六旬的老翁,所謂故土難離,這才一直居于此地……”
“啊,失策了……”
魯肅恍然之后,一巴掌拍在自己的額頭上,發(fā)出了無奈的嘆息聲。
不過許儀這時卻是有些疑惑的開口問道。
“先生,不知您召集這些人想要做些什么?難不成是準(zhǔn)備將郡內(nèi)的官吏換上一遍?”
許儀說著,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自語道。
“說起來,這昌黎郡的官吏的確應(yīng)該換上一換了,之前是不清楚此地情況,下去尋找識字之人小子才發(fā)現(xiàn),郡內(nèi)的官員非但沒能做到保護一方百姓,甚至還與那些胡夷沆瀣一氣,說是魚肉鄉(xiāng)里都是夸獎他們了……”
“嗯?竟然還有這樣的事……”
魯肅皺著眉頭沉思了起來,良久之后才道。
“吩咐人去下面走訪一番,搜集證據(jù)取來給某,屆時某修書一封上報朝廷,該抓的抓,該降的降,反正也要調(diào)集一批文人過來,屆時一起辦了吧……”
魯肅說著無心,可許儀聽者卻是有意,忙問道。
“先生的意思是……這文人不是為了替換郡內(nèi)官員?”
魯肅聞言搖了搖頭,道。
“某之前又不知郡內(nèi)情況如此嚴(yán)重,怎會想到要替換郡內(nèi)官員?這些文人是為了用來去教導(dǎo)那些胡夷習(xí)漢文,說漢話用的……”
魯肅見許儀一臉疑惑的看著自己,順嘴解釋道。
“公子覺得若要讓一支外族融入我大漢,最重要的是什么?”
“emmm……”
許儀很是認真的思考了片刻,隨后……
“靠這個!揍服了,自然就聽話了!”
魯肅看著許儀晃著他那沙包大的拳頭,無語的搖了搖頭道。
“公子是如何得到這樣一個結(jié)論的?”
許儀嘿嘿一笑,神秘兮兮的開口道。
“先生您是沒親身經(jīng)歷過,我跟您講啊,之前陪著鳳妹妹懲惡揚善之時,無論是市井潑皮還是哪個侯爺家的紈绔子弟,認你講口都說干了都沒用,可用上這個揍一頓,馬上就聽話了,當(dāng)然了,也有些硬骨頭,碰上這樣的,往往要見一次揍一次,侯爺那話咋說來著?哦對了!侯爺說這就叫做言傳身教,有些人你講道理是傳達不到他心里的,唯有讓他們用身體去感受一番……”
魯肅人都聽懵了,言傳身教是這個意思?他咋不知道呢?那本書上寫的?
不過魯肅看到許儀那認真的表情以及那碩大的拳頭,似乎……有點兒道理?
想到這里,魯肅猛地晃了晃腦袋將這個荒唐的想法從腦中甩了出去,略微思量了片刻后開口道。
“公子的言論某不敢茍同,不過即便如此,這方法也不太適用于久居于此地的胡夷,此刻他們已然快要被逼到了絕路上,可以武力震懾,卻不宜妄動刀兵,若能以緩圖之法將之同化方為上策……”
許儀聞言,眼珠一轉(zhuǎn),連忙從懷中掏出小冊子,道。
“請先生解惑!”
“行吧……”
魯肅看著許儀的模樣無奈的吧嗒吧嗒嘴,緩緩道來……
“說起來,這事兒的靈感還源自于許昌侯所創(chuàng)的青蓮學(xué)宮,侯爺學(xué)宮之中主要培養(yǎng)的學(xué)生有很多年齡不大的孩子,這是為何?”
魯肅問完,不等許儀作答,便繼續(xù)開口道。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