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甄家的奇葩操作
就在劉章忙著開學(xué)前的最后準(zhǔn)備之時,曹操這里也出現(xiàn)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那就是,曹丕去世以后,甄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寡婦,原本曹操也僅僅是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這種事兒感到有些悲涼罷了,但他送走的孩子還真不能算少,實際上受到的打擊也就那樣。
不過甄宓的問題可就有些大了。
畢竟么,曹洪的商隊中其中一部分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甄家原本的經(jīng)商經(jīng)驗與資源,按照劉章的估算,這里面可是有著一塊巨大的蛋糕。
而現(xiàn)在這個情況,曹操只要想到甄家就覺得頭疼無比,為何?
這一家的情況也是錯綜復(fù)雜。
且如今隨著商隊即將上路,甄家更是一時間處于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
“死的還真不是時候!這不是給孤找麻煩么!”
曹操不由得在心中暗罵。
如今的甄家根本就是一塊肥肉,等到商隊歸來之時,怕是所有人都會想要撲上去咬一口。
那么問題來了,原本用于維系兩家關(guān)系的甄宓,現(xiàn)在隨著曹丕的身死已然成了寡婦,那么該如何繼續(xù)維系兩家原本的友好關(guān)系呢?
首屈一指的方法自然就是聯(lián)姻了,可問題是……
好吧,他曹操現(xiàn)在沒有適齡的女兒可以嫁了,同樣的,他也沒有合適的兒子去娶甄家的姑娘……
于是乎,曹操考慮再三之后,再一次將主意打到了劉章的身上,畢竟這小子都接收了這么多了,也不差這一位吧,而且劉章對孩子似乎也不抗拒,這曹丕留下的孩子不少,想必劉章也不會虧待了他們,沒準(zhǔn)將來還能成為曹家的頂梁柱也不一定……
然而,信送過去之后,劉章給的回復(fù)很簡單,總結(jié)起來只有兩個字。
不收!
是的,劉章拒絕了甄宓改嫁入他的府邸,理由很簡單,紅顏禍水,他劉章無福消受,且家中妻妾眾多,身體難堪其重,懇請魏公另請高明!
任曹操抓破頭皮也想不通,這劉章不是對美人一向都是來者不拒么?怎么這一次偏偏如此反常?難不成這甄宓……
其實劉章的想法很簡單,不僅是甄宓,但凡是曹丕那里出來的女人都堅決不要,他家里這一群都不是什么喜好爭斗的,甚至有時候還會為其他姐妹去創(chuàng)造與自己獨處的機(jī)會,這樣的女子無論在什么時代都是極為難得的。
可曹丕的后宮是個什么情況?
稍微看看史書就能明白一點,關(guān)于魏文帝后宮的描述,最顯眼的一點就是專寵兩個字,因為專寵,甄宓言辭不滿,因為得到了專寵,郭皇后弄死了甄宓,也因為這兩個字,曹叡登基后又逼死了郭皇后為自己的生母報了仇。
就這一段歷史,真要是拍成電視劇,那絕對不會比《甄嬛傳》差到哪里去……
可以說能夠在喜怒無常的曹丕身邊活下來的女人,那心思都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對于這一類女人,他劉章還是離遠(yuǎn)一點的好。
正所謂,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寬心;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對此劉章深以為然,實際上,曹操自己也從某個方面表現(xiàn)出了這種處世觀。
首先就是曹操自己,歷史上曹操自己所選擇的正妻有兩人,一為丁夫人,二為卞夫人。
這兩位如何諸位看官可自行判斷,當(dāng)然還有曹植之妻崔氏,曹操真就是單純的因為要敲打崔家又或是因世子之位的爭奪落下帷幕而將其賜死?似乎也不盡然。
畢竟連這位崔氏的實際存在時間都無法確定,都是后人經(jīng)由推斷去按照邏輯去補(bǔ)出來的結(jié)論。
可若是換個角度去想一想呢?
好華美的衣飾,這會不會是代表這位崔妃本身就有些奢靡成性,好攀比?甚至在重要的聚會場合更是“艷壓群芳”就連曹操的夫人與姬妾都被她給比了下去?
那么這又該如何說?進(jìn)退無度還是有失體統(tǒng)?至少也是對曹操的尊重不夠吧?
那么曹操如果因此產(chǎn)生了此女不賢,曹植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此女必有聯(lián)系這樣的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別以為這是小題大做,想想商紂王與蘇妲己的故事,或許就能理解為何曹操會下死手了。
畢竟平民之家娶妻不賢至多也就是禍及四鄰,若是帝王之家娶妻不賢,那可真的是要禍及天下的……
說回甄宓,的確在歷史上關(guān)于她的記載偏向其賢德一說,不過考慮到曹丕這樣的都不愿意將其作為皇后,這其中可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劉章自問不是什么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高手,這種段位過高的還是留給那些人精去吧,他就不跟著湊熱鬧了。
此外,他就算是有心也是無力,算算他這一家子,整整十五位啊,你就說那些歷史上比較風(fēng)流的帝王,翻翻史書能查出名字的有幾個比他多的?
他是真的忙不過來了啊,簡單點兒講,遵循黨的號召,健康的夫妻生活應(yīng)該是每周一天才是合理的,否則那就是腐敗。
是的,劉章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腐敗了,一個月四天,他都得近四個月才能陪一輪,所以,這家里實在是不能繼續(xù)添人了,否則他的腰……
人需要自律,而他劉章就要從此處開始嚴(yán)格的自律起來……
那么甄宓就真的沒人要?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別說甄宓了,甄家的姑娘那可都是香餑餑,甚至仔細(xì)看一下這一家在魏晉時期的歷史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不僅是甄宓自己,甄家的其他女子與甄家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