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劉章所期待的架構體系
劉章撇了撇嘴,面對這位正在興頭上的師父他也沒什么辦法,直接沖著曹沖開口道。
“讓你師公自己樂去,咱們繼續說。”
“方才所言只是國家大本的方面,下面這一點是關于朝堂的具體結構,朝廷現有的結構對于資源的利用率太過低下了,并不利于長期的發展。”
“這樣一來,打破固有的格局,開展變法更化便是勢在必行之事,按照為師的構想,國家的第一級行政單位由內閣組成,第二級則由行政、財政、司法三個主要職能部門組成,第三級便是地方州府,同樣效仿一、二級行政單位進行管理,直至縣鄉一級……”
“除卻主要行政架構之外,另增設兩個特殊職能單位,一是立法機構,主要成員以皇家成員、內閣大臣、地方代表三方面組成,采取提案-論證-投票表決的方式來確定律法的設定與修正。”
“二是監察機構,暫時由皇室成員擔任主要領導人,屆時可將現有的暗衛充入機構,主要負責監察官員與地方豪門的徇私舞弊行為,但只給予其監察權,不享有執法權。”
“最后是軍隊,除卻對外作戰之外,同時保留其維護國家完整的職能,除此之外不參與地方的治理與維護,差不多這就是未來朝堂的主要架構了……”
曹沖沉思了片刻,隨后搖了搖頭,道。
“師尊所設想的的確精彩,但這種環環相扣的模式雖然精妙,可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卻是會形成整體崩盤的效果,簡單來說,沒有一個絕對的權威可以將其他聲音壓下去,決策往往會顯得很遲鈍……”
劉章聞言搖了搖頭,道。
“絕對的權威?有啊,怎么沒有!”
看著曹沖那疑惑的表情,劉章繼續道。
“立法機構所設之律法便是絕對的權威,按照這種模式,將沒有任何個體會凌駕于律法之上,包括位高權重的大臣與帝王本身,都要遵照律法行事,這還不夠權威么!”
曹沖聞言恍惚了一下,隨后搖了搖頭道。
“那軍隊掌握在誰的手中?師尊可明白,所謂的律法在刀兵面前不過就是一段毫無約束能力的廢話罷了。”
劉章點了點頭,道。
“的確如此,政權的穩定性只有在足夠強大的武力作為保障才具有權威,這便是為師設想中后面所涉及到的內容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所謂軍隊也是由人來組成的,但以帝王自己的家族與世家豪族的人口數量必然是不能組成足夠數量的軍隊的,也就是說組成軍隊的主體其實本質上還是掌握資源最為稀少的百姓們。”
“以往用來掌控軍隊的是什么?無非兩方面,一是錢糧,二是歷代一直宣揚的忠孝思想,說白了前者就是掌權者提供了士卒們所必須的生存資源,后者給了士卒們精神上的寄托,本質上也是一種洗腦……呃,愚民的手段。”
曹沖聽到這里眉頭一皺,不悅道。
“師尊是說忠孝不好?”
劉章搖了搖頭。
“非也,此是好事,但還不夠好,的確,歷史證明,歷代帝王通過不斷宣揚忠孝的理念,的確是得到了不少忠孝之輩,但同樣的,世家也跟著占了不少的便宜,甚至通過一些手段,其暗中得到的遠比帝王本身要更多。”
“比如現在各大世家的隱籍,還有那些個死士……”
“因此,我一直認為,這種忠孝是不夠的,既然不夠,咱們就要將其升華一下,就以忠來說,忠于國家、忠于民族要遠遠高于忠于某個個人或是家族。”
聽著劉章的話,曹沖有些似懂非懂,畢竟自從荀子提出天地君親師之后,忠于君便是忠于國,可如今劉章卻單獨將國家和民族獨立了出來,將君王踢了出去。
而不止是曹沖,就連龐德公與姜歧二老也都沉思了起來。
劉章見狀,直接問向曹沖。
“沖兒,你且說說看,國的本質是什么?”
曹沖聞言猶豫了一下,開口道。
“師尊,這國的概念還是您教的,咱大漢之前可沒這叫法。”
劉章搖了搖頭,的確,別說是漢王朝,就連后世的各個朝代也一直沒有國的概念,國在古代漢語中指的實際上是一片有疆界的地區,例如諸侯國、封國等等。
那么這個時代是如何稱呼后世認為的國家的呢?
王!
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詩經》之中早就有了明確的文字,古時的人認為,這天下都是屬于王的,王的領地也是沒有疆界的……
雖然帶著一股狂妄的味道,但在這個時代甚至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就是我們關于國的認知。
所以王這個字所代表的并不僅僅是高坐于龍椅上的那個人,同時也是國家的象征。
可劉章在教授曹沖的時候教給了他一個新的概念。
“民以血脈親緣聚而為家,數家之間以血脈相系而為家族,族聚而成村,村聚而為縣,縣而郡,郡而州,州而國也,是以族群而論,終為一體視為國家、民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劉章聽著曹沖的解釋,點了點頭,道。
“是以舉國之內,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皆為國之民也,忠于國便是忠于這個龐大的集合體,此策至少延續三代人,則可使民心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