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沙俄的執念
p; 前世的世界,羅剎人地中海出不去,就想從中亞、波斯高原進入印度洋。
兩國在那邊扶持代理人,導致幾次阿富汗戰爭。
另一方面,盎撒人還想拉攏土耳其,一起對付大夏帝國。
若是同意沙皇的這項要求,土耳其肯定會加入大夏帝國一方。
亞歷山大二世聞言,臉上一垮,語氣中帶有憤怒和嘲諷:
“呵呵,你們盎撒人畫的大餅,帝俄不吃!”
用虛無縹緲的大夏帝國土地,來換取帝俄增加德意志這一大敵。
他雖然同意加入反大夏聯盟,也只是想借機奪回遠東和中亞土地。
根本沒想過滅了大夏。
“滅亡大夏,那是可能完成的嗎,你當朕是傻子?!”
不只是沙皇憤怒,他后面的參會大臣也怒目而視。
三年前;
巴爾干的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地,受到奧匈帝國各民族獨立思想的影響,紛紛掀起反抗奧斯曼土耳其統治的起義。
小主,
沙俄利用這個機會,迅速對奧斯曼土耳其宣戰,即第十次俄土戰爭。
這回,他們采取速戰速決的策略,不給英法任何干預的機會;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出動16個軍共計72萬大軍。
奧斯曼土耳內憂外患、兵力不足、指揮不當等原因遭到俄軍的碾壓。
雙方打到十個月,土耳其連連求和。
只能承認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獨立;
承認波黑自治;
承認保加利亞成為沙俄的藩屬。
盎撒人肯定不能讓沙俄獲益如此之多,再加上奧匈帝國也堅決反對。
于是把軍艦開過去威脅,聲稱不惜與沙俄一戰;
于是乎,沙俄選擇認慫!
幾國逼迫下,沙俄被迫吐出之前得到的部分利益;
比如奧匈帝國得到波黑,而盎撒帝國得到塞浦路斯。
沙俄進入地中海的希望,又被掐斷了。
沙俄之所以退讓;
第一個原因,是忌憚英國和奧匈帝國,畢竟他實力干不過兩國合力;
如果不退讓,說不定會重蹈克里米亞戰爭的覆轍。
見好就收,才是上策。
第二個原因,乃是德意志俾斯麥充當調解人。
歐洲的大事;
俾斯麥這種聰明的大人物,怎么可能不參與,在兩國逼著沙俄退讓的時候;
他敏銳的意識到,機會來了!
俾斯麥私下里找亞歷山大二世,商議共同瓜分巴爾干半島。
亞歷山大二世終于找到了破局的關鍵。
如今的局勢;
他更傾向于和德意志聯合,徹底拿巴爾干地區;
甚至;
德意志干翻奧匈,然后再和英法對上,他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格萊斯頓心中暗罵:“媽的,又談僵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