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考場下藥
李明的心猛地一沉!第三個!果然,對方的目標不止他一個!或者說,廣撒網,重點捕撈?這瀉藥…下在了公共的飯食里?還是…水源?
他下意識地看向自己那個特制的水壺,里面是忠叔那辛辣的姜湯。一股劫后余生的寒意瞬間竄遍全身!若非忠叔的“姜湯計”,此刻被拖出去的,會不會就有他李明?!
那被拖走的考生凄慘的模樣,如同陰影籠罩在剩余的考生心頭。貢院內的氣氛變得更加壓抑、恐慌。
李明強迫自己收回目光,不再去看那被拖走的可憐蟲,將全部心神重新凝聚在眼前的考卷上。他必須完成它!
暮色漸沉。
當最后一縷天光從高處的透氣孔消失,巷道里點起了火把和燈籠。搖曳的光影在墻壁上跳動,如同鬼魅。
李明點燃蠟燭,豆大的火苗在狹小的號舍內跳動,光線昏暗。他正在進行最后的詩賦潤色。
突然!
一個紙團,毫無預兆地,從旁邊號舍的木柵欄縫隙里,被飛快地彈射進來,“啪嗒”一聲,正好落在李明攤開的、即將完成的詩賦草稿紙上!
李明被這突如其來的東西驚得差點跳起來!
他定睛一看,那是一個揉得很緊的小紙團。
誰?!
他猛地抬頭看向旁邊的號舍。那是“甲字丑列二號”,緊挨著他。昏暗的光線下,只能看到木柵欄后面一個模糊的人影,似乎也正緊張地看向這邊,眼神閃爍。
李明的心跳驟然加速!在貢院考場上私相授受,傳遞紙條,這是最嚴重的舞弊!一旦被發現,輕則取消資格,重則枷號示眾,終身禁考!甚至會牽連家族!
這是陷阱!絕對是陷阱!
對方眼看之前的暗算未能奏效,竟然使出如此陰險毒辣的招數!只要他拿起這個紙團,或者被巡考的號軍發現他號舍里有來歷不明的紙團,他就完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冷汗瞬間浸透了李明的后背!他僵在原地,看著那靜靜躺在自己草稿紙上的小紙團,如同看著一條吐信的毒蛇!怎么辦?裝作沒看見?萬一巡考過來發現呢?喊號軍?那對方完全可以抵賴,說是他李明自己帶的夾帶掉出來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巷道里傳來了沉重的腳步聲和鐵鏈拖地的嘩啦聲!巡考的號軍過來了!火光已經映照到了前面的號舍!
李明腦中一片空白!巨大的恐懼攫住了他!完了!
然而,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旁邊二號號舍那個模糊的人影,似乎比李明更加驚慌!他猛地伸出手,飛快地穿過木柵欄的縫隙,一把將那個落在李明草稿紙上的小紙團又抓了回去!動作快如鬼魅!
巡考號軍的燈籠火把,正好在此時晃到了李明號舍門口。
“干什么呢?!”一個號軍厲聲喝問,狐疑的目光掃視著李明和旁邊的號舍。
李明強作鎮定,放下筆,揉了揉手腕,聲音帶著“疲憊”:“回大人,學生手腕酸痛,稍作歇息。”
號軍舉著燈籠,仔細看了看李明攤開的考卷和桌面,除了筆墨紙硯和水壺,并無異常。他又狐疑地看了看旁邊的二號號舍,里面的人影正襟危坐,奮筆疾書,仿佛什么都沒發生。
“老實點!莫要交頭接耳!”號軍警告了一句,繼續往前巡考。
腳步聲漸漸遠去。
李明渾身發軟,幾乎虛脫,后背的冷汗冰涼一片。他心有余悸地看向旁邊的號舍,那個模糊的人影似乎也松了口氣,但依舊不敢與李明對視。
剛才那驚心動魄的一幕,仿佛從未發生。
那個被傳遞又被奪回的紙團里,到底是什么?是空白?還是…寫著什么東西?旁邊這個人,是受人指使嫁禍于他?還是…他自己想作弊,慌亂中扔錯了地方?
疑問如同冰冷的藤蔓,纏繞上李明的心頭。他看向自己幾乎完成的考卷,又看看旁邊那個如同定時炸彈般存在的“鄰居”。最后一天一夜,在這臭氣熏天、危機四伏的號舍里,還會發生什么?那個紙團,會不會再次出現?
院試的硝煙雖已散去,案首的榮光也漸漸沉淀為考箱里一張蓋著鮮紅官印的文書。但李明很清楚,秀才功名,僅僅是攀登那座名為“科舉”的險峻高山時,踏上的第一級堅實臺階。前方,是更遼闊也更艱險的天地——鄉試(秋闈)、會試(春闈)、殿試!
相較于童生試對基礎知識的考察,鄉試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經義部分,不再滿足于簡單的釋義和背誦,而是要求考生深挖“微言大義”,闡發圣賢之道中的精微哲理,甚至要有自己的創見。而策論,更是需要結合時弊,引經據典,提出切實可行的治國安邦之策。
李明的書房里,書籍的厚度和深度明顯提升了一個檔次。除了必備的四書五經,書桌上堆滿了《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的精解注疏、《周禮》、《儀禮》、《禮記》的集釋考辨,以及歷代大儒如董仲舒、朱熹、王陽明關于義理心性的煌煌巨著。
“過目不忘”的能力,此刻依舊如同神兵利器。那些艱深晦澀、佶屈聱牙的注疏文字,在他眼中如同溫順的流水,只需一遍,便能清晰地烙印在腦海深處,分毫不差。
然而,當李明試圖去理解、去融會貫通、去在這些字縫里挖掘出那所謂的“微言大義”時,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這柄“神兵”的局限性。
比如眼前攤開的《春秋·隱公元年》,開篇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
短短五個字。
各家注解卻浩如煙海,爭論不休。
《左傳》側重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