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御前奏對
李隆基身為九五之尊,一生歷經風云變幻,早已練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定力。
然而此刻,這位天子卻罕見地露出了驚異之色,那個在曲江畔讓他擊節贊嘆的年輕人,竟然就是眼前這位驍勇校尉!
高力士同樣驚得目瞪口呆,那張長年掛著恭謹表情的老臉此刻寫滿了難以置信,嘴巴張得能塞進個鴨蛋。
李乾更是如墜夢中,喃喃自語:“我這不是在做夢吧?”
忽然間,他恍然大悟,難怪李白再三推辭不肯代寫奏章!原來他早已看出,所以根本無需多此一舉。
“年輕人,我們又見面了。”李隆基龍顏大悅,眼中閃爍著欣喜的光芒。
那日在曲江畔的一席話,不僅解開了他心中郁結多時的難題,更讓他看到了這個年輕人非凡的見識。
滿朝文武爭論不休的石堡城之議,竟被這個邊關校尉三言兩語道破玄機,這般人物,怎能不讓他青眼有加?
殿內金爐吐著裊裊青煙,將這場奇妙的君臣重逢籠罩得如夢似幻。站在一旁高力士心知這位年輕的校尉,怕是要平步青云了。
須知當日曲江之畔,李隆基曾特意詢問李乾姓名,而這位年輕人卻以“相逢是緣”婉拒。
這看似失禮的舉動,反倒讓天子另眼相看。雖不知眼前是九五之尊,卻能在權貴面前不卑不亢,這份心性實在難得。
“安西都護府驍勇校尉...”李乾正要行禮,卻被李隆基擺手制止。
“免了免了!”李隆基笑容可掬,連連招手,“這些虛禮不要也罷,快過來!”那熱絡模樣,倒像是長輩見到疼愛的晚輩。
李乾卻仍一絲不茍地行完大禮,這才趨步上前。
這番知禮守節的表現,更讓李隆基眼中贊賞之色愈濃。就連高力士也微微頷首,先前那點不滿早已煙消云散。
待李乾在御前一丈處站定,李隆基仔細端詳著這個年輕人,突然開懷大笑:“高力士,你可想得到,為朕解惑之人竟是安西的驍勇校尉?”
“陛下都想不到,老奴豈能料到?”高力士恭敬應答,眼角余光瞥向李乾。
“賜座!”李隆基大袖一揮。當值太監連忙搬來錦墩,卻見天子又補了一句:“就設在朕的龍案旁。”
這般殊榮,令殿中侍從無不咋舌。在李隆基數十年帝王生涯中也沒幾回,這是無上榮耀!
李乾謝過賜座,從容落座。
只見李隆基笑容漸斂,天子威儀自然流露:“安西此戰打出了大唐威風!自小勃律叛唐以來,我軍數度南征未果,今朝終雪前恥。”
話鋒一轉,神色轉為凝重:“蔥嶺險惡,行軍艱難,想必代價不小?你且細細道來。”
雖已倦于朝政,但李隆基的見識仍在,李乾略作沉吟,便將遠征始末娓娓道來。
當說到飛渡冰川天險時,李隆基忍不住驚呼出聲。那懸崖絕壁間的天險,光是聽聞就令人膽寒。
“好!”李隆基拍案而起,眼中精芒如電,“冰川雖險,豈擋我大唐壯士!”他負手而立,“大食妄想借吐蕃牽制大唐,簡直是癡人說夢!”
殿中燭火忽明忽暗,將天子挺拔的身影投映在描金殿柱上。
高力士偷眼望去,但見李隆基眉宇間重現當年開創盛世時的銳氣,不禁暗自稱奇,這個安西校尉三言兩語,竟比滿朝文武的奏章更能激發圣心。
此刻的李隆基如山岳般巍然屹立,那股睥睨天下的氣勢令李乾暗自驚嘆。這位毀譽參半的帝王,縱有千般不是,但這份與生俱來的王者氣度,卻非常人所能企及。
“李乾,那日曲江一席話,解了朕心頭大惑。”李隆基目光灼灼,“朕已決意出兵石堡城!”
李乾長舒一口氣,促成朝廷出兵本就是他此行要務,如今竟在無意間達成,心中既感欣慰又覺自豪。
“石堡天險難攻,朕雖不惜十萬之眾,但若能少些傷亡...”李隆基突然凝視李乾,眼中閃著期待的光芒,“你既能為朕決疑,可能再獻一策以減傷亡?”
這突如其來的垂詢讓李乾一怔,歷史上哥舒翰強攻石堡,折損數萬精兵的慘狀歷歷在目。如今天子竟將這等軍國大計相詢,可見對他何等器重。
李隆基目光如炬,含笑凝視著李乾。
侍立一旁的高力士心下了然,這是天子在出題考校。雖已倦政,但這位開創盛世的帝王,從不會做無謂之舉。
殿內燭火搖曳,映得李乾眉宇間明暗交錯。他深知此乃千載良機,若能通過考驗,便能在天子心中占據重要位置,這對日后阻止安史之亂至關重要。
“臣有一策,或可一試。”李乾突然開口。
“哦?”
李隆基劍眉一挑,冠冕珠簾隨之輕顫。他一生閱人無數,見過多少驚才絕艷之士,此刻卻仍為李乾之言震動。
王忠嗣何等人物?當世名將,卻對石堡城束手無策。若眼前這年輕人真能獻出良策,其價值豈是尋常功勛可比?
高力士雙目圓睜,死盯著李乾。
“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李乾字字千鈞,“臣以為,可試夜襲。”
“夜襲?”李隆基劍眉深鎖,這二字看似簡單,卻讓這位深諳兵法的帝王陷入沉思。
殿內一時靜極,唯聞銅漏滴答。高力士偷眼望去,但見天子神色變幻不定,這般情狀,在他數十年侍君生涯中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