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盛世長安
此刻,李乾方知何謂“錦章佐酒”的絕妙滋味。
那詩韻入喉,竟比瓊漿更醉人,令他恨不能痛飲三百杯,心中不由感慨:“難怪太白斗酒詩百篇,這般滋味,當真令人沉醉!”
李白與李乾同時亮出杯底,動作竟出奇一致。二人一怔,相視片刻,忽而放聲大笑。這一笑之間,竟生出幾分知音之感。
酒,確是最妙的媒人。多少陌路因它結為知己,至死無悔。
李白本是李乾心中高不可攀的星辰,往日唯有仰望。誰曾想,一盞濁酒,竟讓天地之隔化作咫尺之近。李乾心中歡喜難抑,連眼角都染上了醉意。
酒意漸濃,心境亦變。李乾不自覺地朝李白挪近幾分,笑問道:“李翰林云游四海,此番重返長安,可是有何要事?”
“某平生最愛縱情山水。自賜金放還后,便離京東游,在洛陽得遇杜子美......”李白略作沉吟,眼中泛起追憶之色:“子美西入長安久矣,不知近況如何?某此番歸來,正是為尋故人。”
“杜甫?!”
李乾聞言,驚得險些咬到舌頭,詩仙與詩圣的莫逆之交,可是華夏文壇千古第一佳話!
“閣下也識得子美?”李白略顯詫異,目光在李乾面上細細打量。
李乾心中暗笑:我要是不知道詩圣,還配做華夏人嗎?
然而世間偏有不知杜甫之人。只見高樂瑤眨了眨杏眼,好奇道:“這位杜甫先生是何方高人?”
李乾聞言險些被酒嗆住。
“能得李翰林如此推崇,想必是位了不得的人物。”高樂瑤眼波流轉間,更添幾分嬌憨之態。
“唉!”
李白輕嘆一聲,搖頭道:“子美雖才高八斗,卻如明珠蒙塵。除我與高適外,世間知他者寥寥。”
“啪!”
李乾猛然拍額,這才驚覺自己犯了時空錯位的謬誤。此時的杜甫尚未揚名,其絕世才華猶如埋在塵埃中的美玉,縱有萬丈光芒也無人得見。
“一別經年,雖無子美音訊,但以他的才情,此番入長安必能聲名鵲起。”李白言語間充滿篤定。在他眼中,杜甫的詩才當世無雙。
縱觀華夏千年文壇,能與他這位詩仙比肩者,唯杜甫一人而已。如此大才,豈會久居人下?
李乾卻知實情,此時的杜甫雖寓居長安,實則困頓潦倒,為生計奔波。縱有驚世之才,卻無人賞識,徒令后世扼腕。
“李翰林,我們正要進京。若不嫌棄,不妨同行?”李乾心中暗忖:若能促成詩仙與詩圣的重逢,不僅是千古佳話,自己或許也能在這盛事中留下印記。
李乾心中忐忑,雙目圓睜,緊盯著李白,生怕他出言推拒。不料李白聞言竟撫掌大笑:“能與李校尉同行,實乃人生快事!此乃太白之幸也!”
那笑聲爽朗清越,顯是發自肺腑。
李乾聞言大喜過望,能伴詩仙左右,朝夕論道,這是何等難得的機緣!
自此,李白便入了李乾一行。
裴厚等人見這位名滿天下的大文豪竟要同行,又驚又喜。
李白詩名冠絕當世,誰人不曉?更何況對來自安西都護府的將士而言,李白更是他們的驕傲,相傳詩仙生于碎葉城,正是安西四鎮之一。
碎葉城能出這般驚才絕艷的人物,作為安西戍卒,怎能不引以為豪?
離了灞橋,一行人向長安進發。途中李乾與李白談古論今,每每為其淵博學識所震撼。李白遍覽群書,其學問之精深,縱觀古今也罕有匹敵。
加之他平生好游歷,足跡遍及四海,見聞之廣博,只需略述一二,便令人嘆服。
正說話間,忽見前方一座雄城拔地而起,虎踞龍盤之勢,吞吐天地之氣,帝都長安,近在眼前了!
長安,這座鐫刻著盛唐氣象的東方帝都,不僅是李唐王朝的中樞所在,更是當時人類文明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
朱雀大街上的車馬轔轔,東西兩市中的萬國商旅,大明宮里的九天閶闔,無不昭示著這座都城如何以一城之力牽動著整個歐亞大陸的命運脈絡。
當阿拉伯帝國的駝隊還在沙漠中蹣跚,當君士坦丁堡的教堂鐘聲尚未傳遍歐洲,長安城的晨鼓早已震醒了整個東亞。
這里發出的每一道政令,都如同投入水中的巨石,在人類文明的湖面上激起層層漣漪,西至波斯灣的商賈為之調整航線,東到新羅的使節據此修改國書,南至占城的稻農依令改變耕期。
這座傳奇都城的故事要追溯到漢家蕭何“非壯麗無以重威”的營建理念。
歷經東漢末年的烽火狼煙,魏晉南北朝的離亂滄桑,直到隋煬帝以“大興城”為名重啟盛世藍圖。
而真正讓這座都城綻放絕世光芒的,是接過隋祚的李唐王朝,他們將這座城池命名為“長安”,一個注定要照耀千年的名字。
當西方都城還在以數萬人口自矜時,長安已率先突破百萬人口大關。
這不僅是一個數字的超越,更是人類城市文明的重要分野。
小主,
在這里,胡姬當壚的酒肆與波斯商人開設的邸店比鄰而居,新科舉子們的墨香混合著西域傳來的香料氣息,佛教譯經場的梵唄應和著祆教祭祀的吟唱。
長安的偉大,正在于它用海納百川的氣度,重新定義了世界都城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