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哥舒翰
哥舒翰聞言一怔,面露詫異之色,略一遲疑,還是拱手勸道:“大帥,此事恐怕不妥。高仙芝攻取小勃律,終究是大唐之喜。安西使者途經隴右,依禮前來拜謁,若拒之門外,恐有失節度使府的體面?!?br />
“體面?”王忠嗣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銳利,“這個李乾,明為拜訪,實則是來做說客的。”
他目光如炬地看向哥舒翰,“你可知道,本帥這四鎮節度使的職責?不僅要防備吐蕃,更要成為安西都護府后援。若安西告急,本帥自當揮師馳援?!?br />
哥舒翰聞言,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王忠嗣坐鎮西北,既是抵御吐蕃的利劍,更是安西都護府的堅實后盾。
“天寶元年那場大戰,你可還記得?”王忠嗣眉頭緊鎖,語氣漸沉,“當時吐蕃勾結大食,聯軍進犯小勃律,安西告急。本帥率軍從隴右出發,轉戰千里,終破兩國聯軍?!?br />
說到此處,他話鋒一轉,斬釘截鐵道:“若安西真有危難,本帥義不容辭。但今日這李乾,分明是來游說的,不見也罷!”
自古以來,雖無“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之說,但這個道理古人早已深諳。
為對抗大唐這個共同強敵,吐蕃與阿拉伯帝國暗中勾結。天寶元年,兩國更是公然結盟,聯手進犯小勃律,企圖為吐蕃打開通往西域的門戶,威脅安西都護府。
當時安西都護府腹背受敵,形勢危急。
王忠嗣臨危受命,率精銳之師自隴右出發,跋涉數千里,最終大破聯軍,將大唐軍威遠播異域。
這一役,不僅解了安西之圍,更成就了盛唐武功的一段佳話。
此戰之中,李光弼鋒芒畢露,王忠嗣慧眼識珠,當即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王忠嗣嘴角微揚,露出一絲譏誚:“區區校尉,也敢妄議軍國大事?”
作為開元第一名將、當朝謀略大家、天子義子、帝師門生...集萬千榮寵于一身的他,確實無需將一個微末校尉放在眼里。
重新落座批閱軍務時,哥舒翰幾番欲言又止,最終只能搖頭嘆息,黯然退出帥府。
府門外,親衛牽來戰馬。哥舒翰正欲翻身上馬,忽見階前立著一條八尺大漢。那人氣宇軒昂,顧盼生威,靜立如蟄伏雄獅,自有一番懾人氣勢。
“好!好一條好漢!”哥舒翰眼中精光暴射,將馬韁拋還親衛,快步上前抱拳道:“可是李校尉當面?”
此人正是等候召見的李乾。他打量著眼前這位鐵塔般的猛將,見其步履生風,虎虎有威,不由暗贊一聲,拱手回禮:“正是李某。不知將軍...”
“某乃哥舒翰,久聞李校尉大名!”哥舒翰目光灼灼,將李乾上下打量,越看越是欣喜。
“哥舒翰?!”李乾驚得險些咬到舌頭。
“李校尉威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更勝傳聞!哥舒翰得睹風采,三生有幸!”他贊不絕口,猶覺不足,又連聲稱贊。
聽著這番盛贊,李乾一時竟不知該驚還是該喜。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這首流傳千古的邊塞詩,道盡了哥舒翰的豪邁氣概。
李乾萬萬沒想到,竟在此地偶遇這位傳奇名將,更意外的是對方一見如故,贊不絕口。
“將軍謬贊,在下愧不敢當?!崩钋t遜拱手。
哥舒翰爽朗一笑,上前執起李乾右手,在其手背輕拍數下:“走!今日定要與校尉痛飲三百杯!”
這豪邁做派,讓李乾不禁想起另一位豪杰李嗣業。兩人皆是這般率性,初見便要開懷暢飲。
“哥舒翰平生結交天下豪杰,卻從未見過校尉這般人物!若不痛飲百杯,豈非人生憾事?”哥舒翰邊說邊拽著李乾就要走,那股熱切勁頭,仿佛今日非要喝個天昏地暗不可。
須知哥舒翰從軍前乃是長安有名的游俠,最喜結交天下英豪。似李乾這般智勇雙全的人物,他豈肯輕易放過?
這般豪情,令李乾也頗為心動。但念及面見王忠嗣、勸說其出兵石堡城的重任,只得按下酒興:“將軍美意,在下心領。只是有要事需面見大帥,還望將軍代為引薦?!?br />
哥舒翰聞言面露難色,輕嘆一聲,欲言又止。
“大帥不肯見我?”李乾劍眉一挑。
“賢弟莫急,大帥外出巡營未歸。不如先與為兄暢飲一番,容我想想辦法。”哥舒翰何等機敏,自然不會直言王忠嗣拒見之事。
“好個王忠嗣,這是在給我下馬威!”李乾心下了然,暗忖道:“離了你王屠夫,還吃不了帶毛豬?你既不愿出兵石堡城,自有他人愿往。哥舒翰‘西屠石堡取紫袍'之日,怕是不遠了。”
李乾嘴角掠過一絲冷峻的笑意:“王忠嗣啊王忠嗣,你以為這是在給我難堪,殊不知反倒給了我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他目光灼灼地望著哥舒翰遠去的背影,心中已有了盤算:“石堡城之戰若由哥舒翰掛帥,這豈不是天賜良機?只要能與哥舒翰深交,再設法參與此戰,立下赫赫戰功,我在朝中的地位必將水漲船高。唯有手握重權,方有可能阻止那場即將到來的滔天巨禍...”
想到安史之亂,李乾眼中閃過一絲凝重。這場浩劫不僅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更是整個華夏文明的重大劫難。
千載以降,中原王朝再難重現盛唐氣象,若能阻止這場災難,挽救大唐國運,那將是何等功德?
然而,要阻止安史之亂談何容易?
安祿山此人狡詐多端,不僅深得楊貴妃寵信,被收為義子,更蒙蔽了唐玄宗的雙眼。若貿然進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