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千古遺憾
慶功盛宴落幕之后,高仙芝于威嚴軍帳之內再度設下一席盛宴,此宴專為犒賞在此次戰役中功勛卓著的諸位將領而設。
帳內,燭火搖曳生姿,將整個空間映照得亮如白晝。
諸位將領依功績大小依次落座,隨著酒過三巡、佳肴五味,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高仙芝目光如炬,緩緩掃視著帳內眾將,那目光中飽含著對將士們的期許與贊許。片刻后,他聲若洪鐘,沉穩有力地開口道:
“此次戰役大獲全勝,小勃律已然平定,吐蕃伸向此地的爪牙也已被徹底斬斷。自今日起,西域之地再無后顧之憂,我大唐可傾盡全力與大食展開對決!”
他言辭間雖沉穩篤定,卻難掩胸中那如波濤般洶涌澎湃的激昂之情。
此次遠征小勃律,本就是為了斬斷吐蕃對我大唐的掣肘,讓唐軍得以毫無顧慮地與大食在沙場上一較高下。
如今,這一戰略目標已然達成,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振奮不已?
高仙芝深吸一口氣,竭力壓制住內心翻涌的澎湃,沉聲說道:“西域局勢已然穩固,接下來便是與大食一決雌雄的關鍵時刻!諸位皆是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的宿將,今日不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若誰有良策妙計,我必當采納!”
眾將聞言,眼中瞬間燃起熾熱的戰意,那光芒仿佛能穿透帳頂,直射蒼穹。
他們早已摩拳擦掌、蓄勢待發,只待主帥一聲令下,便要如猛虎出山般揮師西進!
高仙芝見眾人斗志昂揚、躍躍欲試,嘴角不禁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隨后,他話鋒陡然一轉,高聲道:“此次獻策之中,若誰能拔得頭籌,我必有重賞!”
“副都護,不知是何等賞賜?”封常清目光如電,率先出聲問道,那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期待的光芒。
高仙芝眉峰一挑,宛如利劍出鞘,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地說道:“此次戰役大捷,需遣使節前往長安報捷。誰若能獻出最為精妙的計策,我便派他——入京面圣!”
“入京面圣?!”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長安,乃大唐之心臟,萬國來朝之地,更是將士心中至高無上的圣地。若能親赴長安,面見天子,獻捷于朝,那將是何等榮耀?
一時間,眾將熱血沸騰,眼中熾焰灼灼。
即便是向來沉穩的封常清,此刻亦難掩激動,指節微微扣緊案幾。他若出手,旁人怕是難有勝算。
李嗣業等人對視一眼,心中既羨且嘆。
這一賞,足以令三軍競逐!
李乾心念電轉,暗忖道:“安史之亂將至,此乃大唐國運轉折之關鍵。若能阻止此禍,縱使玄宗倦政,盛唐氣象仍可延續。屆時唐軍西進,不僅可盡取中亞,便是飲馬兩河,問鼎中東亦非難事。如此,大唐煌煌功業,必將更上層樓!”
他握緊拳頭,眼中精光閃爍:“今我立此戰功,雖尚不足以扭轉乾坤,卻已握得一線先機。此番報捷長安之機,我志在必得!”
就在李乾思量之際,高仙芝的目光已落在封常清身上:“封將軍,且道來。以卿之智謀,嗣業等人怕是難有勝算?!?br />
言罷,目光不經意間掠過李乾,隱含惋惜。顯然在他看來,李乾雖勇冠三軍,但論運籌帷幄,終非封常清對手。
帳中頓時響起一片嘆息,長安之行,誰人不向往?然有封常清這等謀士在側,他人豈有勝算?
“末將謝過副都護?!狈獬G骞笆忠欢Y,隨即侃侃而談:“我大唐與大食之爭,實非一朝一夕。貞觀年間,大食如颶風般席卷波斯,波斯遣使求援時,太宗皇帝集魏征、房玄齡等重臣再三商議...”
他聲音漸沉,似在追憶那段塵封往事:“當時大食鐵騎橫掃地中海,兵鋒直指東方。可惜天時未至,太宗雖雄才大略,終未能揮師西進。”
說到這里,封常清突然提高聲調:“此誠我大唐百年之憾!”他目光灼灼,仿佛穿透營帳,望向萬里之外的西域疆場。
封常清此言一出,滿座寂然。
唐太宗當年拒援波斯,非但是大唐之憾,更是華夏五千年歷史中最為痛心的抉擇之一!此一決策,實乃改寫了整個歐亞大陸的歷史進程。
當時阿拉伯帝國初興,根基未穩。若太宗能遣一支勁旅西進,猶如在幼苗初長時斬其根基,何來后來橫跨三洲的阿拉伯帝國?更不會有如今盤踞中東千年的大食教!
【注:唐代稱阿拉伯為"大食",故伊斯蘭教得名“大食教”】
可惜!可嘆!正因安史之亂中斷了大唐西進之勢,才讓大食得以喘息,將其鐵蹄所至之處盡數教化。
若當年......
帳中諸將無不扼腕。李嗣業一拳砸在案幾上,酒樽應聲而倒:“若太宗皇帝當年出兵,何來今日大食犯境之患?何來開元年間連攻安西四鎮之辱?”
高仙芝指節發白,沉聲道:“恐怕此刻,我大唐旌旗早已插遍兩河流域!”這位鐵血名將眼中竟閃過一絲罕見的悵惘。
小主,
李乾暗自嘆息,歷史長河在這一刻仿佛凝滯,那個本可讓大唐主宰中東的契機,就這樣永遠消逝在貞觀年間的朝堂爭議之中。
而今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已然根深蒂固的龐大帝國。這不僅是軍事較量的困局,更是文明交鋒的千古遺憾!
封常清斜目微闔,沉聲道:“太宗皇帝雄才偉略,麾下猛將如虎,謀士如云,之所以忍痛拒援,實乃形勢所迫!”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