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錦州存,則我吳三桂生
吳三桂并未草率的應允,而是讓劉肇基起身,自己則在議事廳內皺眉沉思,仿佛是在做最后的考量。
他心里十分清楚,一旦開城必是一場血戰,且就兵力而言,他并不占優勢。
原本他還想著,等待盧象升的援軍到來,里應外合,便可解錦州之圍。
半個月過去了,左等右等昨天他收到宣府的飛鴿傳書,派往錦州城的援軍遭遇皇太極伏擊。
吳三桂當時就明白,皇太極很明顯是在圍點打援,以盧都督之睿智,定不會再增派援軍。
沒辦法,戰爭就是如此,也就是說,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援軍了。
而巷戰雖然可以依托城內地形提前布局防御,也可通過城墻居高臨下防守,但難以避免的是城內百姓的安危。
況且,一旦城破士氣也會大幅下滑。
最關鍵的是,最近一年多以來,朝廷多次派遣禮部官員來軍營,做那什么愛國主義宣傳,其中最關鍵的幾條里,就有保家衛國、為國為民的。
而這些舉措都是在當今兵馬大元帥的指示下進行的,結合大元帥這幾年的一系列舉措,不難看出,大元帥對百姓是十分看重的。
不行,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以犧牲百姓來換取戰機,吳三桂停下了逡巡的腳步,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
吳三桂環視了一圈周圍的將領道:
“眾將聽令,劉肇基領兵八千走西門,曹堃領一萬走東門,以破壞敵方炮兵陣地為目標,一旦得逞,不得戀戰,火速回城!”
劉肇基和曹堃聞言皆伏身領命。
只要破壞掉多爾袞的那些重炮,只憑八旗兵肉身攻城,錦州目前的物資補給還能支撐很久,且援軍隨時可能抵達。
軍令自然是沒什么問題的,只是劉肇基略有不解的道:“大人何以不安排卑職由北門發起進攻呢?”
畢竟北門才是距離敵營最近的,當然,受到的攻擊自然也是最兇猛的。
但只要能盡快遏制住敵方的火炮,保住錦州城的城墻安危,再大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劉肇基不認為吳三桂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在他的印象里,吳三桂雖然比他年輕,但在戰術上卻是十分高明的。
“北門,由本官親自帶隊迎敵。”吳三桂十分平靜的道。
“什么?您為關寧錦提督總兵,怎可輕易犯險?”
“大人萬萬不可呀!”
劉肇基和曹堃大驚失色,趕緊出言勸阻。
“錦州城乃是關寧錦防線最重要的一環,若是此前,上下將士缺衣少食,我等尚且有些怨言。
可是如今,朝廷不曾苛待我等,糧草兵甲充盈,就連戰馬都多了數千匹,我等怎能不盡心盡力?
若錦州有失,朝廷饒不得我,我那舅父也饒不得我,我吳三桂自己也饒不過自己。
諸位同仁不必再勸,錦州存,則我吳三桂生。”
說罷,吳三桂便奔著自己的直屬軍營而去。
劉肇基與曹堃對視一眼,皆從眼中看出決絕。
自大元帥當軍政之日起,大明王朝就再也未曾丟失過一寸土地。
這個頭,決不能從他們這兒起。
三刻鐘后,錦州城東門和西門的條石已被清理完畢,只待一聲令下,便可打開城門迎敵。
而首當其沖的北門,正在清理條石的將士已然可以看到城外的敵軍。
吳三桂披甲上馬,他的身后是關寧軍曾經的王牌——關寧鐵騎,再之后是數千的步軍。
遼兵與八旗的恩怨自不必說,吳三桂甚至都不用動員,每個士兵臉上都毫無懼色。
但吳三桂心里十分清楚,如今大清國迫切的需要一場勝利來提振士氣,多爾袞絕不會輕易放棄。
城門一開,便會是一場血戰,雖然己方的士氣尚可,但畢竟兵力不如多爾袞,倘若沒有援軍,孰勝孰負尚未可知。
即便樂觀一點,真的能破壞掉多爾袞的那些火炮,己方的戰損也絕不會低。
這時,一個部將跑過來打斷了吳三桂的思緒:
“將軍大人,北門已經清理完畢,請將軍大人下令!”
慈不掌兵,吳三桂最后望了一眼那些跟了他好些年的弟兄,正待下達出城迎敵的命令時,城墻上突然傳來部將的呼喊:
“大人,敵軍后方有異動!
他們……他們似乎……在撤退?”
那部將滿臉疑惑也不敢確定,吳三桂聞言皺起了眉頭,翻身下馬上了城墻。
他拿出單筒望遠鏡親自觀察敵營,但見敵營后方一片忙亂,而火炮陣地已經兩刻鐘未曾聽到炮擊聲了。
拿望遠鏡一看,敵軍的炮兵似乎也在開始撤退,已經有不少騾子在奮力拖拽沉重的紅衣大炮了。
這實在是令吳三桂費解,畢竟北城門已經被轟擊的不像樣子,多爾袞不可能放棄這大好的局勢。
有礙于多爾袞的封鎖,錦州城派出去的數支斥候,皆被敵軍斬殺,吳三桂對錦州城外的情況并不十分了解。
但這時候就能顯示